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曹悅華
3.完整新聞標題:
去年國道交通量創42年新高 學者批節能減碳喊假的
4.完整新聞內文:
新冠肺炎衝擊我國許多產業,不過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國道全年交通量逆勢成長1.4%,
達到3萬4124百萬車公里,創民國67年中山高通車以來,近42年新高,其中小客車就占了
八成。整體通行費也較前年多賺5億元。對於國道交通量逆勢成長,搭乘大眾運輸的人卻
不如預期,交通學者痛批「節能減碳喊假的」,觀光學者也提醒政府要增加民眾搭乘國道
客運的信心。高公局則強調,交通量成長跟國旅爆發有關,去年其他時間車流量都算正常
。
「車子變多當然是件很不對的事。」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系副教授黃台生說,政府一直喊
話節能減碳、多搭大眾運輸,實際看來的是假的、淪為口號而已,都沒有真正落實。去年
多收5億通行費應該全部來拿推公共運輸,提高搭乘誘因,另一方面增收小客車擁擠費、
汙染費,唯有讓油價上漲,才有辦法嚴格管控。
黃台說直言,春節一定更多人開車,畢竟愈冷愈有人想要開車,當民眾發現公共運輸的錢
比開車貴很多,加上轉乘要大包小包提相當不方便,「傻瓜都知道要開車ㄒ。唯有做到讓
「全民有感」,提升公共運輸搭乘方便性、降低票價,才有辦法徹底解決問題。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說,國道交通量成長,不只對節能減碳產生副作用,勢必
也讓大眾運輸挑戰愈來愈險峻。他擔心,當車子愈來愈多,用路人愈來愈習慣開車,先前
政府在大眾運輸上努力會大打折扣。另外前瞻計畫想推諸多軌道建設,未來是否能有足夠
運量,甚至永續營運,都是未知數。
李克聰呼籲,未來政府的補助應該以大眾運輸為優先,防疫配套也要更完整,才有辦法確
實減少車流量,降到比較合理的水準,對環境的永續也會有幫助。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說,以往沒有疫情時,當然會希望以大眾運輸為重點
,像是台灣好行、台灣觀巴就串聯景點跟景點、場站之間。疫情期間,民眾多少對大眾運
輸比較有戒心和疑慮,想避免群聚的心可以理解,才會轉為自行開車。
劉喜臨說,不管怎樣,至少有人願意出來玩,對觀光產業就有幫助。不過車流量加大後,
停車場能量是否充足,還有連帶的交通擁塞問題,都需要思考。建議政府,對於公共運輸
推動,除了增加誘因,更重要的是增加安全,才能提升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的信心。
高公局長趙興華強調,去年交通量之所以較前年增加,跟國旅大爆發有關,僅7月跟8月車
潮增加明顯,正常期間都是正常車流量。
公路總局局長許鉦漳則說,西部國道在高鐵興建後就已受到衝擊,客運量就逐年降下來,
疫情爆發後又更影響,是否推出優惠就能增加搭乘率,效果恐怕有效,除非折扣非常大。
未來高鐵延伸屏東、台東,對客運影響更甚,現在除了思考怎麼增加搭乘誘因,更著重在
客運轉型。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179902?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6.備註:
台灣就是車價、油價太便宜才搞得碳排放量這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