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之銘言:
: 以前有段時間很流行慢跑
: 大家也覺得慢跑對體能好
: 但近年來慢跑好像不流行了
: 又有說法說慢跑其實對體能幫助有限
: 要做重訓或HIIT高強度間歇才有用
: 所以慢跑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運動?
: 如果每天慢跑3000公尺
: 一年後會怎樣?
看推文大家好像蠻熱絡的,
手機回個簡單的文拋磚引玉一下。
基本上這個問題要透徹的了解跟研究涉及了一整個學科的專業,小弟我是治療師跟海外運
科碩畢。
首先
舉凡做任何事之前你都必須要知道做這件事的目的。以跑步來說,你的目的是什麼? 減
肥消耗熱量? 鍛鍊心肺功能? 還是跑社交的純粹想用正當理由盯著前面妹子的屁股?
還是都有? 知道了目的才能利用一些指標來檢視自己所做的事有沒有效。
其中我就用 *增進心肺功能* 來當例子吧。
坦白說講細一點的話,增進心肺又可以分很多,例如 長跑的短跑的不同,三鐵與單車的
不同,更不用說如果是運動員,頂級運動員會需要完全客製化的訓練菜單跟銜接身體功能
跟運動表現的銜接訓練。
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 FIT的概念,
F = frequency 頻率
I = intensity 強度
T = time 時間
以人的活動來說,這三個因素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可變量,當挑選好要做的運動或訓練,剩
下的不外乎就是在玩這三個東西,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並沒有XD
以普羅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先找到一個評估工具,來客觀檢視自己的表現,你才知道自己
到底有沒有進步。 我會先建議用RPE,因為成本最低,完全不需要器材。RPE 就是 常見
的1-10分量表(有很多版本自己挑),假設你每天跑3000,第一天可以給自己打分數,疲
勞分手1-10 假設你給8分,連續跑了一個月,變成了5分,這樣就代表這一個月來你進步
了。
當然同樣道理可以用固定距離測時間,反之亦然。但這就比較表現向,我比較建議先用RP
E,原因我就不細談了。
隨著現在心跳越來越好測,你的 max HR 跟 平均HR 也是一個很好的指標,objective 跟
subjective 的評估工具搭在一起效果更好,一般人沒在實驗室也很難用乳酸或者VO2等其
他指標。
所謂的心肺功能提升其實就是身體的換氧效率提升,對人有什麼幫助自己去google XD
機轉不外乎就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粒線體轉化效率提升等等,最後原本想稍微講一下Crit
ical power 的概念,不過打得好累,有機會再聊。
最後,八卦肥宅跑步就跑步可以不要一直盯著妹子的瑜珈褲看嗎? 我在旁邊看了都覺得
噁嘔嘔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