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撇開什麼藍綠白政治這些不講,
好像都沒有人提到都市計劃的衛星城市概念。
一個城市的土地面積有限發展本來就會有一定的上限,代表著發展曲線的高峰,接著可能就會倒退或停滯上不去了。
就連我們的花都巴黎也是面對一樣的情況,當19到20世紀時,法國的民眾不斷地湧入首都造成巴黎的環境惡化問題叢生時,都市規劃師放棄了盲目的擴張巴黎的範圍,而是改培養周遭的衛星城市發展起來,最後形成了一個大都會圈。這個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巴黎的城市壓力,也能夠兼顧到周圍的區域發展平衡。
所以台北市人口外移到桃園新竹甚至基隆宜蘭等地,我認為並不是因為台北退步,而是因為土地面積發展到極限,所以進入了城市發展的下一個階段,人口往周遭的衛星城市遷移造成的。
這對台北不是什麼壞事,可以幫台北減壓也平衡區域發展,但是帳面上的人口數字不好看就是會被一些理盲的人拿來做文章,他們並不知道這只是都市發展的一個階段罷了。
一個都市好不好的指標其實早就不該以人口來下定論,有時候更應該看一下深層的都市文化或者是市民素質,至於台北有沒有自己的文化或市民素質如何就大家自己判斷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