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dguydie (Don't Stop)》之銘言:
翻她以往文章
赫然發現,她形容自己沒有道德、愛錢,超現實又重效率等等
我想是不是這樣的特質,
造就她現在成為百萬ytber 的輝煌成就?
是不是該成為現在年輕人的典範?卦?
https://imgur.com/sy3oZrN
推 joker7788996: 他這番話直接證明了他把人社學的東西全部還回去了 02/14 08:06
推 rererere147: 事實吧 讀人文對未來工作有什麼幫助? 02/14 08:07
推 shampoopoo: 大學如果發現苗頭不對要快點轉系跳槽 寧願多花兩三年 02/14 08:10
→ shampoopoo: 給自己鋪一條更好的路也不要渾渾噩噩 02/14 08:10
→ jaxjax: 她錯在踩到專業領域,然後有問題了又不想認 02/14 08:11
理科醫學等的世界運轉是奠基在科學理性、客觀、邏輯論證...
確認資料的正確性、論點的合理性、(治療)結果的真實性….
盡量避免情緒的字眼或意氣用事的態度...
有時顯得冷硬。
過去有個十元阿嬤的新聞,愛心令人敬佩,
但理性腦的思辨可能會是為什麼這樣的愛心善行會在阿嬤過世後就中斷,
為什麼很多這樣的善行不能永續經營,成為持續穩定的改變力量?
為什麼你我都感動了,但不會像她賣房作慈善?
她與陳樹菊兩者的影響力大小,為什麼會不一樣?
人文社會的學習會讓人認識另一個世界的運作,
往往是主觀、情緒、沒有絕對正確、
事實的陳述往往因為言者與聽者的詮釋認知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釋(羅生門)
所以往往要注意情境、身體語言等其他線索,
甚至有時候只是一些不相關的事件連結後都可以產生很大影響,
(比如像動不動就穢語開頭的口頭禪,聽者解釋為侮辱,
就算接在穢語後面說的是事實、是真話...但就都聽不進去,
事後翻錄音才說我"那時"沒聽到...)
所以往往在評論前需要先了解對方背景、澄清言語的意義、注意情境情緒狀態...
往往需要不停地反思,其實很燒腦。
但也因為這樣往往保有彈性、多點體諒、願意關懷...往往是慢步調的
"沒有道德又愛錢,超級現實又很重效率"的人自然比較不喜歡純理論的討論,
反應常是比較直截了當,這樣的人有其優點,但缺點也很明顯。
不過我不清楚她在哪個狀況下說這樣的話,通常要在看前後情境,
同樣的話可以這樣解釋
沒有道德 => 沒有那麼高尚的道德,可以犧牲自己照亮別人,只能照顧好自己
愛錢 => 這其實沒甚麼問題,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難道你我都不愛錢嗎?
真的不愛錢的話,有的人只是因為貪名、貪權.... 所以以利求名而已
超級現實 => 不談空泛理想高遠的未來
重效率 => 不喜歡想太多想太久....多做快做,即知即行,直接實踐...
如果比較偏人社的思辨,可能會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的人? 是自己的生活背景
、家人/原生家庭的影響、朋友及社會環境的潛化?
然後因為認識了自己,所以當需要改變的時候,這些思辨過程都會讓自己保有潛力。
就像覺悟這兩個字所說的,因為不知不覺所以難能頓悟,一旦平時思辨已然覺知,
被點化的時候,才能立即頓悟。有了頓悟才可能跳脫輪迴。
不就是因為執迷,所以才會不悟嗎?
所以一直無窮迴繞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還有執著的地方,
旁人不管多認真要說服,往往都只能"盡力",然後等待她自己思辨領悟。
應該留下留言,不管日後回想起來多麼的不堪,但那都是自己走過的痕跡,
面對,才會是自己日後破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