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說得很好
一個人飽全家飽的日子
哪邊薪水高就往哪邊跑
人才的流動不是說假的
但最後決定在哪裡長住定居的關鍵因素
可能是家裡的長輩, 男女朋友, 配偶, 小孩, 小孩的教育等
薪水往往只佔一部分
一般打工族的人生打怪階段
<凡事向錢看階段>
通常是出社會後到40歲上下
不管是留學生/海歸生/本地生
沒有意外的情況下, 會盡量往工資高的市場裡打拼
凡事講求性價比
從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在美國台灣大陸越南等市場做出各種生活成本比較
總的來說
心態上還是哪裡錢多哪裡去的原則
同時尋求物質生活的最大化的可能性
<薪水不是唯一階段>
一般而言, 40歲以後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考量在哪生活會把很多因素拉進來考慮
男朋友女朋友在哪。老公老婆在哪
小朋友在哪裡成長。受教育
怎麼照顧雙親的生活
是不是有種族職場天花板的現實因素
怎麼樣用現有的收入最大化這些綜合因素考量
所以有人仍然留在美國。選擇移民模式
有人做了取捨。決定回台灣接受低薪
還有人選擇轉進中國職場。在global pay和家庭生活間取得個人平衡
繼續把日子過下去
<追求自己的本心階段>
有人是這樣的
在美國/台灣/大陸都有自己的房子
同時在三地也都開ABB等級的車子
(再有錢。車庫裡再多車。一次還是只能開一台車)
物質生活的追求在什麼地方都可以達到差不多的程度
也不擔心薪水的差異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反正現在的薪水應付正常日常開銷完全不成問題
還有不少於年薪的被動收入
也沒有贍養雙親的負擔。(爸媽比自己還有錢)
這時候 你會選擇在哪定居?
還是乾脆不工作。 每半年換一個地方住呢?
階段不同 心境完全不同
—————————
人生就是一連串追求選擇的過程
手裡的選擇越多。越有底氣
也可以都不選
最慘的是沒有選擇的人生
※ 引述《reluctant (reluctant)》之銘言:
: 我覺得台灣百萬年薪跟國外薪水不能直接這麼比。
: 首先,選擇在哪裡工作不是只有薪水而已。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方式。在台灣
: 家人好友都在,熟悉的語言與環境,這些因素只要到海外工作個三五年就會很有感。工
: 作說到底也就是為了生活而已,賺了很多錢然後過的很不開心,那就有點本末倒置。
: 其次,直接用物價來平減也是有點怪。第一,除非你賺來的錢全部都花光光,不然到那
: 些給高薪的國家賺錢,存錢的速度一定比較快。舉例來說,台灣你一年賺100萬存20萬。
: 美國一年賺10萬鎂存2萬鎂。就算100萬台幣的生活水準跟10萬鎂差不多,但存下來的2萬
: 鎂就是比20萬台幣來得多。
: 但這也不是說國外的月亮就一定比較圓。這也牽涉到生活習慣。比如說有些女生很愛去
: 洗頭做指甲spa 按摩微整形啥的。這些東西在台灣就硬生生比部分國家便宜不少,因為
: 這些消費仰賴高度勞力,台灣勞力就是比較便宜。但是如果你在台灣就是那種阿宅,不
: 去外食娛樂,那麼在美國一些地方就會比台灣便宜。所以即便物價全部拿來平減,那也
: 未必能夠真正的做出比較。
: 最後我想到的一點就是工作上的成就感。雖然工作就是混口飯吃,但是台灣因為先天的
: 限制,許多職業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對於某些想要自我肯定的職人,去一些比較有發
: 展性的國家才有更大的揮灑空間。當然這種考量是很內在的。擺在外部來看可能就是年
: 薪百萬台幣或是年薪千萬日圓之類的比較。只是考慮到工作上的成就感,單純只是比薪
: 水大概就比較狹隘了。
: 當然薪水很多時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指標。但隨著年紀越大,需要顧慮到的事情越多,
: 薪水就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點。包括家人,兒女的教育,生活的型態,都會影響在哪裡
: 工作的決定。如果年輕又孓然一身,我是覺得哪裡薪水高就去哪裡,是一個挺不錯的想
: 法,但如果需要負責的對象增加,只是拿薪水來就不太妥當了。
: ※ 引述《touurtn (vv)》之銘言:
: : 常常很多人說外國物價比台灣便宜
: : 那我很好奇台灣年薪一百萬的人到外國工作
: : 是不是只要比一百萬高
: : 就能存得比在台灣還多??
: : 怎麼想都不可能
: : 目前台幣一百萬接近日幣四百萬
: : 接近美元三萬五
: : 接近澳幣四萬五
: : 接近新幣四萬六
: : 感覺就超低的阿
: : 百萬年薪應該要等同於日本千萬年薪
: : 美國十萬年薪
: : 是不是比較合理阿
: : 真的有人在台灣領百萬年薪甘願去日本領不到一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