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 歲 醫療人員 三月底隨醫院安排接種
分享一下接種反應、手臂腫塊COVID arm以及不良反應通報流程
(文長且瑣碎)
1/ 接種反應
接種當下 接種部位感覺比一般流感疫苗痛
20小時 開始感到不適
22小時 感到不適、胃口不佳、耳溫37.1度,為先吃一顆普拿疼好做完工作
22-36小時 耳溫最高 37.9 疲憊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請假沒上班。
期間大約六小時會吃一次普拿疼,很不適且睡不好,
竟然覺得跟以前得到A流燒到39度難過程度相當
48小時後 耳溫量到36.6,此時發現手臂紅腫熱痛,
似乎不同於以往打疫苗
第3天 精神感覺完全恢復,但了手更腫痛熱,
冰敷加上塗抗組織胺軟膏也沒覺得比較好
第5天 紅腫範圍有巴掌大,而且有高度
查了資料覺得不影響免疫
就開始給自己吃抗組織胺跟塗類固醇藥膏
(都是7x4之類藥妝店或藥局就有賣的)
然後想到冰敷手臂一下
第6天 終於好像熱痛範圍沒繼續擴大。
第7天 開始退腫,不過按壓還是些微熱痛,
消很慢。不過之後就沒用藥也沒冰敷
約14天後 開始沒有熱感 不過仍有七八公分大
後來感到無礙後就沒有很仔細觀察,
很緩慢地退去,大約3-4周後才完全消失。
2/ COVID arm
說來說去 這就是個少見但不罕見的副作用
剛發現手腫起來的時候有點擔心,
猜想會不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或是比較嚴重的過敏,
如固定性藥疹之類的
但是這樣立馬衝去看醫生好像有點小題大作
而且應該也是症狀治療
後來發現用 COVID arm 餵狗搜圖
馬上看到一堆跟我一樣的手臂
然後我想說有沒文獻記載這過敏反應
看到兩篇(有興趣再自行搜尋)
NEJM-
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 to mRNA-1273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JAMA-
Delayed Localiz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the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阿不過 這兩篇不是 Moderna的嗎? 跟打AZ會一樣嗎?
說實在的,我一時找不太到AZ相關的案例報告
不過細看了一下,
主要是說可能會引起此反應的原因可能是疫苗的佐劑 賦形劑
某些疫苗佐劑如PEG AZ疫苗也有
如此的確有可能有類似的副作用
然後有說到手臂的大紅疹很容易讓民眾不想打疫苗
此反應並非不能再打疫苗的禁忌,
醫護人員可說明 讓民眾接種完兩劑
不過第二劑出現反應的時間可能會比較快
個人建議處理方式:冰敷 吃抗組織胺 薄擦類固醇藥膏
真的腫大到覺得很嚴重很擔心 懷疑感染 還是可以去看醫生
btw, 查皮膚相關資料的時候,
發現打AZ疫苗有誘發蕁麻疹發作的可能
如果容易過敏發蕁麻疹的的人要有點心理準備 (我有同事微癢 抓了兩天)
3/不良反應通報
有些鄉民會質疑是否有醫師不敢通報
我想說說我大概知道一般藥物不良反應通報流程
我們醫院通報不良藥物反應的窗口是藥局
醫師或是藥師或是任何醫護人員
都可透過院內醫令系統按下通報
藥局負責通報藥師一段時間就會彙整通報出去
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前會寫個評估報告
不是幾分鐘完成的事情
一般也不會是臨床醫師在做這個有點瑣碎的事情
我待過兩間醫院 流程大致有點類似
至於COVID 疫苗 疾管署除了民眾自發填寫的 Vwatch
還提供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給醫療院所
可能醫院通報頻次會增加
但不太會是像鄉民所想
請醫師幫我通報 馬上直達天廳
疾管局就會有人知道還會回應的情況
醫師能幫忙你的是症狀治療
小心有沒其他造成的原因或更嚴重的事件
不過如果是嚴重不良反應,
這種嚴重不是“手臂很痛 很腫 很嚴重”的嚴重
而是
「死亡、危及生命、造成永久性殘疾、
胎嬰兒先天性畸形、導致病人住院或延長病人住院時間、
其他可能導致永久性傷害需做處置者」
法規有規定得知七日內要通報。
另外由於疫情關係,疾管局跟藥物不良反應中心也會視安全性疑慮跟關注度
在數日內到數週間召開專家會議審閱病歷來確認因果關係
至於手臂紅腫超大這種 可能只會是統計數字的一部份啦~
不過如果有多人通報 甚至到可能沒顧好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因為我有聽到有其他職系同仁想貼酸痛貼片?!
個人覺得可能會過敏更厲害)
可能就會是變成需要加警語的不良反應
不過這也是不良反應需要通報的精神吧~
我個人是覺得 台灣的資訊流通 尤其全民目前盯著疫苗
要隱瞞什麼 幾乎不太可能
因為實在很忙 匆匆打了一篇分享
如果有些不太精確的地方 敬請包涵 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