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疫情台灣人最難適應但也最需要適應的
其實是看病習慣
生病能夠隨時看到醫生(而且是專科醫師)
是台灣人向來引以為豪也早已習慣的日常
但方便的同時卻也造成醫護沉重負擔、降低醫療品質、增加健保支出
(雖然私營醫院的確也靠民眾逛醫院的看病習慣賺錢)
拿我在英國為例,首先每個人都有註冊,所以就不能這邊也看那邊也看
身體不舒服要看到家庭醫師,排1-2周算是常態
只有非常少數的診所有walk-in的服務
所以一般來說小病不會找醫生,而是吃成藥了事
(英國的止痛藥便宜到超容易藥物濫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種體系自然有其不便之處,但好處是每個病人可以分到更多時間(15-20分鐘)
更重要的是,傳染病就比較難散布
英國是有全國統一的電話可打,如果你覺得很不舒服就打電話
會有專責的醫護人員問你一堆問題(也可以線上填啦)
確定你沒有生病危險的話,就會請值班的醫師聯絡你,再次確認狀況之後
看是要去診所還是直接開藥給你
但只要是有傳染性的,像是流感、諾羅病毒什麼的
他覺得你死不了就會叫你不要想要去診所,待在家自我隔離72小時先
在這樣的看病習慣下,英國人就很容易適應即使確診就待在家就好的指示
當然,這樣的狀況一定會有案例突然演變成重症但沒有醫療人員照顧而RIP
例如之前英國就有案例是兄弟倆都確診,也都確認不是危險族群(好像40歲上下)
但睡一覺之後,其中一人就沒醒過來
只能說,這也是道德兩難
必須要考量醫護人員的負荷和風險(一個醫護人員確診可能一個部門就癱瘓了)
做出能夠救最多人的決定
簡單的說就是此一時彼一時,醫生能多救一人當然會想辦法救
但現在這個狀況就是要想辦法輕重症分流、降低醫護人員的風險
才能用足夠的醫療資源救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高危險族群)
如果你平時身體狀況還不錯,也沒有慢性疾病
即使確診了,重症的機會不會比高危險族群高
你乖乖待在家,好好休息隔離,醫護人員就可以騰出手來去救別人
我不是醫療專業,所以只分享個人經驗跟看法
希望大家照顧好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才有辦法應付可能的病毒以及心理負擔
※ 引述《ironmen (環團就是綠黨的狗)》之銘言:
: 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很難排到看護,
: 而上個禮拜有家人住院,因此我在北醫照顧家人幾天。
: 而昨天新聞爆出北醫有確診者,
: 我非常擔心,
: 這幾天又有點腹瀉症狀,
: 剛剛查了一下中央政府的資訊,
: 第一點說「確診者大部分症狀輕微,修養後即可自行康復。」
: 其實我很不解這句話的意思,
: 若我確診了,乖乖在房間裡待著就好???
: 我其實想去快篩,但不太敢出門。
: 我不篩,就是乖乖待在家裡;
: 而就算篩出來陽性,也是乖乖待在家裡,
: 反正不管怎樣就是乖乖待在家裡啊!
: 我覺得很矛盾啊,
: 一個會自癒的病,到底大家在怕什麼?
: 如果是很嚴重的病,為何政府搞了一年醫療量能還是不夠給確診者?
: 以一年的準備時間來說,一天幾百個確診者,很難應付嗎?
: 去年疫情爆發時,確診者都有接受治療阿,
: 政府不是還好棒棒說確診者接受治療後都痊癒了,
: 阿所以現在是確診者不能接受治療嗎?
: 一年,很短嗎?
: https://i.imgur.com/BFsqJo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