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了CDC跟雙北記者會後,想跟各位談談「校正回歸」的定義以及數據上不合理之處。
以下我會提出幾個問題,並從我手邊的資料提出一些想法,文長,不喜可以直接跳下去
看結論。
我想先簡單說一下我的背景,我剛好在美國念cs博士,資料分析是我其中之一的專長,對
於科學研究也還算略懂。又剛好碰上了紐約封城,也經歷了這段政府從認知到嚴重性、封
城、打疫苗、解封的過程(那時候每天都得看Cuomo的記者會)。我希望能從我所學的概
念與知識,跟各位討論以下問題。
Q:所以「校正回歸」的定義是什麼?
沒有定義。我認為這名詞99%是現在中央政府發明的。一個快速的檢驗方法是去GOOGLE
「 校正回歸 英文」或「校正回歸 研究」如果跳出來的都是些阿哩佈達的東西,那大概
就是沒有人在使用的玩意 (這邊先不談google 的權威性以及錯誤率,至少這方法在目前
一般狀況下都有很高的參考性)。 我再後來又看了雙北記者會跟陳時中的追加解釋
(ref. 1,2,3),大概得到的定義就是 「因為驗證檢驗結果的時間不夠,所以有一些試劑
驗證不完,只好之後處理完再補上數據」,這個時間不夠可能是key資料的時間不夠、報
到中央的時間不夠多、研究室辨識確診的時間不夠多...等等。
Q: 那「校正回歸」是新概念嗎?
不是,去年那麼多國家在做檢驗,他們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前面有些人文章提到的
「 testing backlog」(ref. 4,5) 就是很好的例子。backlog是指當要完成一件任務需
要做很多事情時間又不夠的時候,就挑優先度高的先完成。 簡單說,英國那邊的實驗室
說我們一天只能檢驗三萬筆試劑,你一天送三萬三千筆來,我們只能壓著三千筆以後驗
。但是每天都超收,壓的試劑就越來越多。所以要解決這問題,英國有幾天就把檢驗量
縮減,讓被壓著的試劑能驗完 (ref. 6)。
Q: 所以這個新名詞「校正回歸」,有什麼不好嗎?
有。 第一點,這名字爛透了。 「校正」是指把錯誤的東西改正回來。以上面的例子來
說,沒有一個是錯誤的阿,你早就知道你還有沒驗完的試劑,跟錯誤有什麼關係? 再來
,「回歸」這個更扯,回歸是指調整函數的係數使得它可以逼近資料上的實際值。 請問
上面的例子哪一部分跟回歸有關係? 取名也是有學問的,是要讓人能直覺聯想到你在做
什麼,而不是把很多fancy的字湊在一起就行了,你以為是在寫武俠招式嗎?
第二點,它的定義十分模糊,甚至包山包海,只要還沒來的及統計完的,都可以之後補
上再說我是校正回歸。我認為當政府給出一個新名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定義說清楚,
讓白癡都能懂,而不是用術語解釋術語來把事情複雜化。 當大家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每個人就可以有各自的解讀,然後鬧烘烘炒成一團,最後沒有人能聚焦在真正該討論,
檢討的問題上。 政府公告的對象是民眾,有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八十幾歲的老人,你
本來就要盡力讓每個人都懂,這樣所謂的假消息才沒有插針的空間。
Q: 既然會有這些辨識不完的例子,那麼,經過「校正回歸」後的數據有什麼不合理嗎?
有。第一,這個回報後的比例高到很怪。各位可以看CDC更正後增加的確診數量每天大概
是20%到30%的。如果合理懷疑沒被驗到的試劑是隨機抽樣的(也就是政府不是刻意隱瞞
疫情),那就代表每天有大概至少20%的試劑沒被驗到,這是很嚴重的事情,絕對不該拖
到這週週末才跟大家講。另外,政府還是沒說這些壓著的試劑是不是都驗完
了,會不會沒驗完的試劑其實比你我想像的多更多。更何況現在我們的檢驗數還很低就塞
車這麼嚴重,那以後呢? 去年紐約一開始Cuomo就很強調要提高檢驗能量,就是在處理這
種事情。第二,每天的工作量就這麼大,這段期間我也沒有看到增加了公務
人員還是實驗室人員。那怎麼週末就可以把這些壓著的試劑處理完了?要知道英國為了這
件事情可是在去年九月焦頭爛額了好幾周。這都是應該好好說明的部分,而不是,「因為
我們進步了,所以把塞車的地方都處理完了(ref: 1)。」把事情透明化出來,民眾驗完
是怎麼送實驗室的,實驗室一天驗多少,驗完怎麼報上去的,有多少數據還沒來的及處理
。你先公開,民眾才能討論、知道到底是哪邊效率不好、哪邊沒跟上,所以才會有部分的
檢驗數據被壓下來,你之後的東西才有公信力。不然你這次冒出一個「校正回歸」、下次
發明一個「卡方補正」又給你加些確診,這樣你之前做的統計還有意義嗎? 一樣,你政府
既然這麼重視打擊假消息,那為什麼還要留這麼大的模糊空間而不把事情透明化,不把事
情講清楚?
作者:
fuya101 (@@)
2021-05-23 09:29:00在
作者:
KTR5566 (KTR)
2021-05-23 09:30:00看到CS博士就end 你有牙醫專業嗎?
作者:
NCUking (中大王)
2021-05-23 09:31:00作者: ricemimi (小米) 2021-05-23 09:32:00
雖然我同意你這個詞很爛,但你說的是迴歸的定義,不是回歸,字不一樣意思不一樣,回歸是像回歸祖國那樣
作者:
rock1986 (夢が人生をつくるのです)
2021-05-23 09:32:00推你個認真討論
721(+400)大家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321+400
同意,既然是今天發現的,那就算一次不是更清楚,後面再說明就好
作者:
star1023 (唯一的唯一)
2021-05-23 09:34:00調查局來了 小心啊
作者:
poisonB (狗)
2021-05-23 09:35:00已向調查局檢舉
作者:
brianoj (馬可先生)
2021-05-23 09:35:00這篇值300萬嗎
作者:
ben108472 (ben108472)
2021-05-23 09:35:00其實有公布未判斷量,但數量越來越多,所以之後又要再校正幾次
作者:
edison (edison)
2021-05-23 09:35:00聽ICRT新聞時,是說721,然後有解釋back flush....什麼的
作者:
Kakehiko (用localizer晾衣服)
2021-05-23 09:36:00不要以為你在國外就沒事 莫忘江南案
作者:
riker729 (riker)
2021-05-23 09:36:00結論: 1.增加20~30%很不合理 2.突然可以檢完不合理
作者:
arnold3 (no)
2021-05-23 09:37:00智商高的人自然聽得懂校正回歸 智商低的說什麼也聽不懂
作者:
vcx530 (vcx530)
2021-05-23 09:38:00所以是確實有其需要的
作者:
Kakehiko (用localizer晾衣服)
2021-05-23 09:38:00現在匯率已經不只10萬了啦....
作者: ARTORIA 2021-05-23 09:38:00
智商高XDDDDDDDDD那請問智商高的 校正回歸英文怎麼翻
33有說明,是行政人員加班KEY資料,才會導致一天爆量至於為什麼星期五才KEY,因為明天放假,就是這麼簡單
作者:
tkc7 (至情至性)
2021-05-23 09:39:00科學很重定義阿
作者: MRGIO 2021-05-23 09:39:00
這樣作圖要怎麼反駁,給點空間吧大哥
作者: franzos (鹽酥雞100) 2021-05-23 09:40:00
推
作者:
beyuki (我老了)
2021-05-23 09:40:00專業推
作者:
libooo (libooo)
2021-05-23 09:40:00在那邊混淆視聽說政府自己發明名詞,retrospective adjust
相信黨啦,不然調查局就罰你300了,糾結一個謊言做啥
作者:
MrZiXu (子虛先生)
2021-05-23 09:41:00這篇很好,光是突然暴增而不是一天一天修正,就已經說明是
作者: s762ok (我會改暱稱啦) 2021-05-23 09:41:00
推
作者:
libooo (libooo)
2021-05-23 09:41:00ment查一下
作者:
fjgod (死魚魚魂XDD)
2021-05-23 09:41:00推認真文 希望這兩天中央跟地方好好把流程再優化並說明
作者: father3409 (OOXX) 2021-05-23 09:41:00
推
作者: gihunter (gihunter) 2021-05-23 09:41:00
不要再問了,調茶局要查水表了
作者:
MiaoXin (妙信)
2021-05-23 09:41:00300小心
先不論是檢測量體還是程序卡關 代表我國對整個染疫掌握確實太低了 你我都應該戒慎恐懼而不是逃回中南部還以為沒事
假設一天只能做100,那當天數據就只有那100件取樣
作者:
tonyhu (拉米)
2021-05-23 09:42:00還沒確定的事,怎麼能說是壓?如果是壓,之後幹嘛報告?
作者: melinux (很久很久以前) 2021-05-23 09:43:00
推~
作者:
tonyhu (拉米)
2021-05-23 09:43:00高峰期跟行政繁瑣這本來就是事實,人之初 性本善 或 本惡的選擇而以啦!
Backlog, back fill顯然這件事沒有所謂專業術語
作者:
CLinna ( )
2021-05-23 09:43:00你要被校正300惹Y
作者: seireimai (sEIrEiMAi) 2021-05-23 09:43:00
推
作者:
an90443 (angel yun)
2021-05-23 09:43:00政府是有多怕被檢討!
作者: Mathematica 2021-05-23 09:44:00
專業
這裡的回歸的意思跟函數什麼的應該沒關?覺得比較像是一
作者: achou0119 (achou) 2021-05-23 09:45:00
推 兩個不同性質的數字相加很瞎
作者: Cwren (貓貓蟲) 2021-05-23 09:45:00
還沒確定的事 之前不是有調查中..........校正回歸
作者: ARTORIA 2021-05-23 09:46:00
不會叫追溯調整喔 不過那是會計學的
作者: qaz223gy (亞阿相界) 2021-05-23 09:47:00
正解
作者: ARTORIA 2021-05-23 09:47:00
校正回歸真的天才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創新名詞賺網路聲量
作者:
pcshgod (pcshgod)
2021-05-23 09:47:00騙神已經不對騙百姓還不快滾民進黨快醒不要被這些人害
作者:
beontop (站在頂端)
2021-05-23 09:48:00校正回歸這詞用的很爛,回歸和迴歸也很容易誤導民眾
作者:
godddddd (howudoing)
2021-05-23 09:48:00幹 直接講回朔 還好一點
作者: ex3969 2021-05-23 09:49:00
推
作者:
b44567899 (b44567899)
2021-05-23 09:49:00應該每天都要回歸的 哪有一週一次
作者: ARTORIA 2021-05-23 09:49:00
調整 修正都可以 回歸 校正兩個詞都不精確
過去這一週就是壓著數字粉飾太平啊,還想硬撐股市假象
作者:
beontop (站在頂端)
2021-05-23 09:50:00要校正回歸可以,但感覺民眾比較能接受每天修正而不是週末一次修正整週的
作者:
Marty (DNA探針)
2021-05-23 09:50:00人家就大學畢業而已 當然不懂回歸是統計專有名詞啊
作者: coldy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021-05-23 09:51:00
這篇整理得很清楚 不過綠粉無論如何都看不懂啦
作者: qaz223gy (亞阿相界) 2021-05-23 09:51:00
而且看昨天的可以知道 他們壓到禮拜六才一次發出來
作者:
ueewen (ueewen)
2021-05-23 09:51:00在公視有話好說看到5/22已累積3萬5千多件未處理通報,其中若有確診,還是得"校正回歸"
作者:
p890089 (台北KOBE)
2021-05-23 09:51:00這名字不知哪個人想去的
作者:
KIDDLEE (KIDD)
2021-05-23 09:51:00校正回歸王是你
作者:
Marty (DNA探針)
2021-05-23 09:51:00校正就就校正 回歸就回歸 混在一起就是吱障才會做的事
作者:
beontop (站在頂端)
2021-05-23 09:51:00況且每天在報告確診數時,也從來沒有跟民眾說這數字只是”暫結”的,事後都有可能再增加
作者: mayday75816 (飛呀飛呀) 2021-05-23 09:52:00
推這篇
作者:
a114261 (麥麥)
2021-05-23 09:52:00推推
作者: zzoohh (哞哞哞) 2021-05-23 09:54:00
反正有些人家有解釋的也選擇略過 在說不清楚
作者:
CT0958 (浪跡天涯尋妹子)
2021-05-23 09:54:00推
作者:
lylu (理路)
2021-05-23 09:54:00其實前幾天記者就有問到檢驗中的數量是不是來不及消化 當時就應該講清楚這件事了
作者:
lin1985 (!@#$%^)
2021-05-23 09:54:00推
作者:
apie (內星人)
2021-05-23 09:54:00感覺蠻懂檢驗程序的...算喔怕你了
作者:
d74123 (壞焦)
2021-05-23 09:54:00推,上面圖說說趨勢降低的,怎知321之後會不會再矯正?
作者:
tmdu (TMD)
2021-05-23 09:54:00那個趨勢下降根本蠢,怎麼看都是飽和。
作者: ShaiMo (雙倍奶茶) 2021-05-23 09:55:00
推 的確有一樣的想法
作者: ARTORIA 2021-05-23 09:55:00
全塞到到星期六做"校正" 那每星期都能做出趨勢向下的XD
作者:
voye (黑心小妹)
2021-05-23 09:56:00推
作者: zzoohh (哞哞哞) 2021-05-23 09:56:00
去看一下33影片有說就行政爆量 禮拜五才趕工KEY
作者:
nihom (阿尼)
2021-05-23 09:57:00推
作者: zzoohh (哞哞哞) 2021-05-23 09:57:00
一直耍白癡說故意塞禮拜六校正
作者:
ohrring (reifpanne)
2021-05-23 09:57:00幹笑死昨天一堆覺青還說學過這個詞要人多讀書結果這個詞是自己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