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2021-05-23 21:0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昨天晚上的新聞
3.完整新聞標題:
總通報量與總檢驗量為何差3.5萬件 指揮中心這麼說
4.完整新聞內文:
疾病管制署在每天在官網上公布昨日新增通報數、排除數、確診數,但通報數與已經確診
或排除的數字之間落差持續擴大,目前已差距3萬5000多件。外界擔心,難道這些就是都
要用「校正回歸」處理的「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數字落差
是由各式各樣的缺件累積而成,都不算「塞車」,校正回歸處理的塞車是根本沒有完成通
報的部分,並未算進官網通報數當中。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需要校正回歸「是系統性問題,並沒有疏漏」,不希望校正回歸持續
下去,所以要積極解決數字跟整理不夠即時的問題。首先已簡化流程,採檢送驗相關程序
現也簡化成取得條碼即可,同時會利用健保系統將流程更簡化。再者將補助指定機構採購
高通量檢驗儀,每家補助上限500萬元,自動化程序多,減少人工。
莊人祥表示,這3萬5000多件當中,最大宗是檢體沒有收件紀錄的通報病例,有2萬多件,
可能是檢體還在運送中、檢驗中,或是重複通報但尚未取消送驗單等。其次有5500多例,
是預先通報卻沒採檢的案例,例如之前軍艦專案,可預知要採近千人,就會在前一天預先
通報、隔天再採檢,有些後來可能因為研判不需要採檢而未採。
莊人祥表示,另外還有檢驗中、還沒出檢驗報告的,這部分有4500例;還有1416例是尚待
研判的通報病例,比如說,有人第一次採檢陰性,但按照規定,要等隔離或檢疫期滿二採
也陰性,才能夠排除。
陳時中補充,目前個案檢驗結果的判定,也會耗費一點時間,且必須經判定才能進行法定
程序,包括開立隔離通知單、隔離治療等。現在也會朝向「自動判定」去改良,以減少時
間差,少數無法自動判定的案子,再用人工檢視。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79893
6.備註:
公視那張圖沒用了,
因為校正回歸的資料來源是未完成通報
所以根本沒顯示在官網上
在另一篇中央社 陳時中解釋校正回歸是採檢日+2為確診日期的新聞
直接講說是登打系統造成確診資料無法成功上傳
看起來主因就是系統設計問題,沒有處理現在篩檢量的能力
所以才會有新聞講說找唐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