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niaque (maniaque)》之銘言:
: 推 wowisgood: 這個策略問題不大,只是敗在CDC自大到 36.225.234.93 06/05 22:55
: → wowisgood: 放寬邊境標準,然後連會議紀錄都拿不出 36.225.234.93 06/05 22:55
: → wowisgood: 來,大概根本就沒有專家學者願意背書吧 36.225.234.93 06/05 22:55
不,若真是你說的這個策略,那麼策略本身問題就很大,如果是去年就這樣想的話
因為你會發現那麼政府估計3000萬+的疫苗量,為什麼連買都只買到1980萬
(就算輝瑞/BNT跟嬌生一直談不攏,談好的兩間為什麼只採購1980萬?
總不可能對方肯賣你卻不希望你買多吧?今天拖出貨是一回事,你採購本身就在賭量)
差不多台灣用量約一半,很大可能就是因為精算把賭注全部放在國產上
而且那還是建立在國產不做三期就可能放行的前提上
也就是說,如你所說策略問題不大的前提,就是中央得從去年7月守到至少今年7月,
都絕對自信不會被突破邊境(遑論最近國產速度有推快,因為國內爆了不然本來該更晚),
不曉得你有沒有意識到,這是多麼扯的一個前提,都不知道該說是天真還是自大了,
你購買疫苗的策略跟與國產談的合約,居然是建立在"我們應該可以撐到夏天都沒事"
我都不曉得這算研發還是賭徒了?
就算不把中國跟俄羅斯的疫苗納入考慮,全球四大廠直購或者代工也有很多籃子,
我們最後的結果是一半的雞蛋只找了兩個籃子,最好的籃子看來幾乎因復星排除,
剩下一半的雞蛋則全部放在國產籃.
有人說(我覺得也是認知作戰作梗圖的一部分),希望台灣疫苗失敗,
錯了,這種時候有點良心同胞性命為先的鄉民,沒人會希望台灣疫苗失敗,
問題是這國產開發的過程說穿了就也是在賭,賭贏了大家可以當沒事,
但問題是這是可以拿來賭的事情嗎?大家焦慮跟不爽的是這個.
如果蘋果這則新聞無誤,這也代表著中央從一開始就是打算用幫疫苗廠省錢,
便宜行事的方向走,也就是說我們在技術力資源不如人情況,只好政府幫忙化為外部成本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01/1995975.htm
光二期收案一個人大概就拿了11500台幣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829
"據估計,在海外一項人體臨床試驗的執行,美國境內每位受試者需花費3萬美元,若是在
其他海外地區保守估計也要1萬美元起跳,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收案人數若最少1萬人,
對任何一位國產疫苗廠而言,最少要花費1億美元,這筆費用除非海外臨床試驗當地國的
政府願意補助,否則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光不做三期直接打在國民身上,就現省至少數千萬美金了吧,但這不就是拿同胞來賭?
我依舊是真心希望國產疫苗能發揮奇效讓我們逆轉勝,
但就算他最後是比美BNT般的奇蹟神疫苗,都不代表這個程序該被認可的,
因為如果只看結果論,我們又何需藥事法,又何需參考美國FDA
這又跟我們唾棄的割韭菜有什麼太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