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ysem (seysem)》之銘言:
: 清水模示意圖
: https://i.imgur.com/sSaG0wt.png
: 我不是很懂建築啦
: 但我聽說清水模的工法很簡單 只要模板做好
: 灌漿後等硬化拆模即完工,就有平順且穩固的美感
: 小小的缺點是會有四個洞洞
: 跟一般的混凝土比起來少了之後粉刷牆壁的需要
: 清水模是不是真的這麼棒啊?
用其他便宜的方式或工法來達到混凝土清水模工法的模仿
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蠻諷刺的
因為在日本 採用清水模工法通常在設計思考上
有較深遠的考量 而不僅是表面的效果
1.呈現空間的純粹感和強化光影的感受
清水模的使用在拆模後 僅作表面保護
不額外作其他修飾面材 (油漆 塗料 磁磚 石材 板材)
所以呈現了建築較純粹的面貌 (就像沒化裝一樣)
這樣的空間 不受其他表面材質的紋理和顏色干擾
很適合展現建築師在建築空間感設計上的表現
另外建築開口和窗戶產生的陰影 在清水混凝土建築中會更加強烈
而且會隨外在的天氣和時間改變
但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建築師對空間變化的詮釋和光影的演繹要很高明
不然容易造成反效果 變成了很呆板 又冷漠無趣的建築
2.展現混凝土材質特性
這也是另一種對材料本質呈現的堅持
在建築師中有一些人認為 材料的本質特性會影響空間表現的特性
混凝土和磚造 木造 金屬框架結構最大差異在於 流動性
其實混凝土很像巧克力
組好模具後 灌進去流動後填滿模具 然後凝固後拆開
這也讓混凝土可以做出很特別的塑型 (雖然這也不容易)
有些建築師就會想要用這種特性去傳達某些他想藉由建築本體表達的概念和感受
(流動的 塑型的 澆置的 灌注的)
另外也因為混凝土會呈現模具的形狀和內側紋理
所以除了光滑面的模板 如果用木紋或其他紋理的模板(造型模板)
拆模後混凝土表面就會有相對的紋理
這也多了一種表現的手法
3.讚揚施工廠商 施工人員的技術水準和精神
因為清水混凝土表面不會另外作處理
所以無論是模板品質 組合條件 或是混凝土本身的品質 澆灌方式 養護方式
都需要很高的技術和專注才能在拆模後達到預期效果
這中間只要有一小個環節出錯 就會造成品質缺陷
施工過程中環境整潔也十分重要 (總不能拆模後看到阿B崁在牆上吧...)
另外為了展現特殊的流動性 有些特殊曲面的模具得要使用特殊金屬加工
這也能展現營造科技的進步 而且不是隨意可得
像是日本建築師很喜歡用清水模
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日本的師傅和工班技術及管理一流
能達到很高的品質要求
當清水混凝土建築完成後 除了表達了建築師想傳達的空間感受外
高品質的清水混凝土也是展現這些師傅精湛的手藝和職人的堅持
不過上述三種採用清水混凝土的考量
在台灣能理解或聽過的人不多 (聽過的大多是相關科系的人)
大多還是跟風 趕流行 學表面的比較多.....
這也某種程度反映了
台灣經常把國外好的事物或制度搬來台灣後
卻往往無法維持 走樣 或淪為表面形式的情況....
我們有時只看到表面 卻忘了背後的精神 緣由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