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再不加快疫苗部署,群體免疫遙不可及!

作者: TBOC (花嚴)   2021-06-12 22:48:54
「再不加快疫苗部署,群體免疫遙不可及!」《外交事務》談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長期戰

2021-06-12 10:09
風傳媒旗下新新聞 李忠謙
「是時候大聲說出來了:新冠大流行背後的病毒不會消失,因為它已經寄生在十多種不同
的動物身上,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無法被根除。對人類來說,曾被視為唯一解
答的全球群體免疫遙不可及。大多數國家根本沒有足夠的疫苗,即使少數幾個有充足疫苗
供應的幸運國家,也有太多人拒絕接種。」
2021年 7月/8月號《外交事務》,〈The Forever Virus〉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日前刊出多位美國公衛專家的聯名投書,直言造成全
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已無法根除。除了疫苗供應嚴重不足,病毒也已經轉移寄生到不同物
種身上,全體人類企求的群體免疫恐已遙不可及。疫苗供應雖可慢慢增加,但在人類達到
群體免疫之前,病毒經過突變將更具傳染性、甚至對現有疫苗產生抵抗力、連篩檢工具都
難以檢測追蹤。他們悲觀斷言,超級變種病毒一旦現身,世界只會被打回2020年的原點。
這篇一開頭就嚴重打擊全人類防疫信心的文章,作者均為美國公衛學界的重要人物,包括
終結流行病(Ending Pandemics)委員會主席布里安特(Larry Brilliant);醫師與疫
苗學家丹齊格(Lisa Danzig);全球衛生戰略顧問歐本海默(Karen Oppenheimer);加
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計算生物學中心成員孟達爾(Agastya Mondal);洛克菲勒基金會預防
控制中心高級副總裁、曾任美國衛生部副助理部長的布萊特(Rick Bright);哥倫比亞
大學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全球預防流行病聯盟(GAPP)創始主任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
速度、團結與策略將是人類取勝關鍵
作者指出,現在各國必須面對一個難以忽視的事實:許多人希望這只是一場與病毒的短兵
相接,戰鬥很快就會結束。但實際上這不只是一次短跑衝刺,更是一場馬拉松。在這場漫
長的阻擊戰中,人類必須跟具有高度適應力的頑強病毒繼續奮鬥下去。速度、團結與策略
,將是人類取勝的重要關鍵。
作者們承認,人類確實在對抗新冠病毒時曾有過一些成功故事。像是擁有抵禦SARS經驗的
台灣與越南,便因為嚴格的邊境管控,以及出色的篩檢、追蹤與隔離,讓整個國家一度免
於新冠大流行的侵襲。越南更是早在2020年4月,就有超過半數人口安裝偵測確診者的手
機APP,只要用戶接近新冠感染者,APP就會自動跳出通知。直到2021年5月初,這兩個亞
洲國家的死亡人數少的讓人難以置信(台灣是12死,越南則是35死)。但也因為沒有大規
模接種疫苗,台灣與越南雙雙從天堂掉落地獄。
然而只有沒接種疫苗的國家出狀況嗎?
包括智利、蒙古、塞席爾、英國的大部分人口都接種了疫苗,因為新冠變種病毒的肆虐,
疫情在這些國家竟也出現反撲跡象。目前看來新冠病毒將與人類繼續共存,在全世界持續
進行拉鋸戰。再加上文章一開頭的悲觀預言,難道人類就這麼舉起白旗認輸了嗎?作者認
為人類當然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思考該做些什麼,讓我們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在新冠病毒之前,人類也曾碰上許多頑強的病毒挑戰。但即便是連細菌理論都還沒站穩腳
跟的19世紀,英國的內科醫師斯諾(John Snow)在倫敦也成功阻止了霍亂的大流行。因
為他持續追蹤霍亂的源頭,找到了一口受到感染的水井,在成功說服政府將取水的手柄取
走之後,神奇地終結了霍亂疫情。
20世紀70年代,天花在非洲和印度嚴重肆虐,在非洲疾病控制中心任職的美國醫師佛吉(
William Foege)設計出成功的監測機制與「環狀接種」(ring vaccination)策略:一
旦發現感染者,就對他可能的接觸者進行接種,將病毒封鎖在這名感染者的活動範圍內,
難以突破「免疫圈」。在感染鏈被斷的情況下,為禍人類社會千百年的天花竟就此根除。
顯然戰勝流行病不僅需要資金與資源,更需要思想和戰略,方能將21世紀的新冠病毒變成
在20世紀末遭到撲滅的天花。
將疫苗當作可轉移的資源,迅速部署到最需要之處
撰寫文章的美國公衛學者主張,對抗新冠疫情的關鍵,在於將疫苗當作可轉移的資源,迅
速部署到最需要之處,也就是那些感染率高、疫苗供應低的熱點地區。目前最有本錢這麼
做的國家,首推擁有大量疫苗資源的美國,若能找出當代版本的控制天花戰略,美國確實
處於領導全球抗疫的有利位置。
除了在全球範圍內積極調動疫苗,政府也應該利用最新科技來更好地識別和控制疫情爆發
。例如利用暴露通知系統,提醒人們可能的感染。藉著病毒基因組測序的能力,研究人員
可以迅速確定變種新冠病毒的位置,也盡快確認究竟是哪些疫苗對哪些病毒最有效。作者
提醒,這些工作都是在與時間賽跑,因為接種疫苗的速度越慢,病毒的變異情況可能就會
越來越多。
在2020年初,許多領導人不認為起源於武漢的地區性疫情將蔓延全球。隨著時間的推移,
各種理論與想法此起彼落,包括只要控制邊境就可控制疫情、天氣變熱後病毒就會消逝無
蹤、測量體溫就可識別帶原者、現有藥物即可治癒新冠肺炎、佛系防疫也可達到群體免疫
。作者們指出,以上的想法如今已被證明都是錯誤的。但直到今日,仍許多領導人無視科
學,不鼓勵人們戴口罩、甚至無視社交距離。
作者們指出,目前正在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中國和美國,就是導致新冠大流行爆發的罪魁
禍首。即使先不考慮病毒是從實驗室外洩還是從動物傳播而來,中國政府在早期分享疫情
規模的資訊時也不夠坦率,中國領導人當初到底掌握了多少疫情的資訊,可能也永遠是個
謎。此外,在假日旅行的高峰期允許國際旅行進出疫區非常不負責任,這當然是一個觸發
後續超級傳播的決定。
至於總是責怪中國的美國也好不到哪去。美國政府無視許多流行病學者的早期警告,否認
眼前危機的嚴重性。川普政府未能正視新冠病毒立即的危險性,未能協調全國做出一致反
應,甚至只禁止了一部分來自中國的入境者,對於歐洲的入境者也遲遲未能進行控管。川
普政府也拒絕了國外開發的篩檢測試包、未能替第一線的從醫人員採購與分發個人保護裝
備、放任各州的搶購亂象、政客們戴不戴口罩多數只是為了政治表態。
所有這些混亂、拖延和愚蠢的結果,就是美國疫情的大規模失控與和驚人的死亡數。作者
們強調,美國是一個富裕、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國家,擁有世界領先的研究機構。但這個
人口僅佔全球總人口4%的國家,竟然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佔去全球新冠確診人數的25%
、因此喪命者也高達全球死者的20%。
若撇開中美兩國的失策與失態,作者們認為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的應對也相當糟糕。過去
全球在對抗流行病明明有過很好的表現,像是面對天花與小兒麻痺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
織還能攜手合作、共同制定策略。但輪到新冠病毒時,狀況卻為之一變。作者們指出,政
治考量顯然凌駕公衛專業,甚至到達難以置信的地步。、在全世界最需要公衛專家提供建
議時,美國總統竟然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領導人「閉嘴」,撤出世界衛生組織。川普
的錯誤示範,讓其他國家的自私民粹領袖起而傚仿,紛紛推行否認疫情的政策,進一步加
劇了死亡和痛苦。
全球瘋搶的疫情解方:新冠疫苗
作者們同意,新冠疫苗確實是這場病毒阻擊戰的少有亮點,藥廠、生技公司與各國政府通
力合作,在破紀錄的時間內開發出效果卓越的新疫苗。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發表不過兩個
月,莫德納就進入了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包括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
織以及許多政府、企業和慈善組織都對疫苗開發進行大規模投資,同樣基於mRNA技術的輝
瑞也生產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產品,在第三期的初步結果出爐後,各國的監管機關在去年
底幾乎都批准了這兩支疫苗的使用。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Z)與
嬌生,也發展迅速,英國在去年12月批准了AZ的緊急使用,美國今年1月則批准了緊急使
用嬌生。
雖然疫苗研發是國際合作的勝利,但疫苗的分配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為了保險起見,美
國和其他富裕國家從幾家藥廠購買了比所需劑量多出好幾倍的疫苗,造成疫苗市場的壟斷
,救命的疫苗成了一種商品。更糟糕的是,一些國家實施了限制性出口規定,阻止了疫苗
的更廣泛生產和分銷。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今年5月曾經
指出,目前有75%的疫苗集中在10個國家,並稱這種情況是「令人震驚的不公平現象,而
且將使新冠疫情邁向永久化」。
在全球疫苗的採購與分銷缺乏協調的情況下,部分不幸的國家難以獲取疫苗。中國雖然出
口了超過2億劑自產的四種疫苗,但令人不安的是,中國疫苗的安全性未經充分驗證,幾
乎沒有真正透明的數據可供參考。施打中國疫苗的巴西、智利和塞席爾疫情難以平復,也
讓人們對中國疫苗的效果產生懷疑。由於疫情嚴重惡化,疫苗生產大國印度也限制了疫苗
出口,使得仰賴這些疫苗的不丹、肯亞、尼泊爾和盧安達陷入危機。美國雖然做出了捐贈
承諾的承諾,但截至5月下旬,美國送出的唯一疫苗就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尚未授權
的AZ疫苗,鄰國加拿大與墨西哥收到了400萬劑。
為了那些並不富裕的國家提供至少能夠應急的疫苗,聯合國旗下分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的
機構「COVAX」,透過「預先市場承諾」機制籌募足夠的資金,向92個無力支付費用的國
家提供約10億劑疫苗,至少先滿足其疫苗需求的20%。但截至今年5月的實施情況,便可確
定今年幾乎已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作者們警告,直到2023年,許多中低收入國家都不可
能讓他們的高危險族群完整接種疫苗。巨大的不平等導致了狄更斯式的兩個世界:在美國
人民摘下口罩過暑假的同時,印度卻只有3%的國民接種了疫苗,因此他們的火葬場必須日
以繼夜地加班焚燒。
群體免疫與變種病毒
全世界當然應該盡快為盡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但即便明天太陽
升起時,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接種了疫苗,新冠病毒就會因為傳播鏈的阻斷而消失嗎?文
章的作者們認為,由於這種難纏的病毒已被證明可在猴子、貓、鹿或水貂的身上存活,即
便目前仍沒有人傳動物、動物再回傳給人的充分證據,但能夠在十多樣物種身上存活的新
冠病毒,確實存在再次反撲人類的可能性。
「透過病毒的自然傳播、讓人類達到群體免疫」,確實曾是某些專家的論點。眾所周知,
瑞典就是採用這種方法,可惜該國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比鄰近的丹麥、芬蘭和挪威高出許多
。在全球的死亡案例層出不窮之下,這種錯誤的戰略才終於被放棄。現在最流行的防疫爭
論,則是到底一個社會需要有多少人接種疫苗,才能對新冠病毒產生群體免疫力?但作者
們認為,疫苗的生產、運作與接種速度都太過緩慢,幾乎無法期待透過施打疫苗達成群體
免疫,反疫苗運動以及病毒的突變,更對疫苗與篩檢的技術構成嚴峻挑戰。
在全球疫情肆虐之下,目前全球每天仍有四五十萬的新增確診病例。作者們指出,每位感
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都是數以千億計,每個病毒都在不斷複製,每一輪複製平均都會產生
30個突變。雖然絕大多數的突變不會讓病毒變得更具傳染性或致命性,但隨著全球病例的
高漲(累計確診已超過1.75億人),突變的數量也來到天文數字。流行病學家所擔憂的「
變種帶來的高強度疫情」也陸續出現,包括2020年3月的紐約、2021年3月的巴西、2021年
5月的印度,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雖然美國批准緊急使用的三種疫苗—輝瑞、莫德納、嬌生—對於目前流行的變種新冠病毒
都有效力,但其中Beta(最早於南非發現的變種病毒B.1.351)與Delta(最早於印度發現
的變種病毒B.1.617.2)已顯示出削弱其他疫苗效力和治療性抗體的跡象。作者指出,每
一個新的、更具對抗性或更具傳染性的變種病毒,可能都會需要額外劑量的疫苗注射,甚
至需要全新的疫苗。這對全球兩百個國家與數十億人類的接種疫苗工程,帶來更為艱鉅的
後勤挑戰。作者們不排出其他變種病毒甚至會逃過目前的篩檢方法,讓人類對它們的追蹤
與圍堵功敗垂成。簡而言之,這場流行病極難對付。
投書《外交事務》的公衛專家們指出,作為一個富裕、強大、擁有先進科學的國家,美國
領導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當然責無旁貸。問題是美國必須恢復其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領導
地位,在民族主義在世界各地死灰復燃之際,美國需要超越分裂的力量,團結其他國家一
同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公衛合作。要拯救世界,美國當然應該先繼續努力清零,畢竟
一個陷入困境的國家,不可能有力量協助他人。
目前的美國確實已脫離了全國大感染的危機,轉為各地的零星疫情,甚至能夠辨別出各自
的傳播鏈。但美國仍有上億人尚未接種疫苗,如何避免病毒輸入,追蹤、控管、撲滅疫情
更是不可鬆懈。作者們認為,上個世紀人類對抗天花的經驗依然值得參考。因此美國應該
更快速而有效地部署疫苗,將其重新分配到國內感染率更高的地區,保護那些最有可能感
染該疾病的民眾,並減少傳播的可能性。 當然,這是一種不同的疾病,也是一個不同的
時代。世衛曾在1980年宣布「正式撲滅天花」,這也是第一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如今的我們是否拿到「撲滅新冠病毒」的聖杯?
作者們指出,面對通過空氣傳播、甚至有許多無症狀感染者的新冠病毒,21世紀的人類最
大的武器仍是我們的科技力。我們所擁有的疫苗開發能力與病毒篩檢工具,足可打造這個
時代的圍堵與遏制機制。更重要的是,包括美國在內已進行大規模接種的先進國家,更有
責任領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對抗疫病運動。支持擴大全球的新冠疫苗生產力
,協助分配足夠的疫苗到每個國家的最後一哩——重點在於,要比超級新冠病毒出現的速
度更快。
包括建立電子病歷,即時跟蹤急診室病人的症狀;通過監測污水中的病毒來檢測未報告的
疫情;通過手機APP的暴露通知系統,允許在不洩漏確診者個資的情況下,讓更多人了解
自己與確診者的接觸情況,並且提醒他們儘早接受篩檢、進行接種、或者對其提供協助隔
離的政府資源,都有助於監控疫情的傳播與爆發,這些作法也應該推廣到世界各地。
此外,更新、更快、更便宜的病毒篩檢方法,除了能協助戰場指揮官更好的判斷形勢,也
能讓科學家及早監測病毒變異,及時將效果最好的疫苗送往變種病毒出現的地區,根據風
險分流資源。畢竟對病毒性傳染病來說,時間幾乎就是一切。疫情發現得越快,阻止它的
機會就越大。美國也應該繼續投資研發下一代新冠疫苗,讓成本更低、無需冷鏈運送、生
效更快的疫苗,甚至是鼻腔噴霧、口服滴劑、穿皮貼片等形式的疫苗,讓印度與辛巴威的
農村,也能擁有跟倫敦與東京一樣的防疫後勤。
作者們建議建立一個「全球健康威脅理事會」,將全球防疫的指揮監督權限提升到與聯合
國相同的層次,除了追究各國控制流行病的責任,也對那些最值得投資的篩檢測試、治療
藥物與疫苗進行資源分配,使對抗病毒的武器得以迅速開發與有效分配。這相當於在開飛
機的同時改造飛機,但面對人類共同的艱鉅挑戰,公衛學者們依舊認為值得一試。
作者們認為,新冠病毒的出現與大流行,也是既有全球健康模式的改革時機。各國政府應
鼓勵鄰國之間分享新出現疾病的數據、分享傳染病的早期預警、協調彼此的防疫策略。本
著同樣的精神,世衛應該與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將經過匿名化的病例人口統計、
流行病學與相關數據全部放在單一的資料庫裡,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衛生情報網,讓
科學家們可以收集、分析和共享所需數據,以便為篩檢測試、治療藥物與疫苗的開發提供
寶貴資訊,並決定向何處提供疫苗、控制疫情爆發。
新冠肺炎並非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流行病,但是我們不應該冒險。全人類在過去一年半的遭
遇,揭示了全球化、航空旅行、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日益接近—簡單說,也就是「現代化
」—如何讓人類更容易受到傳染病的傷害。因此,若要繼續維持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便
需要我們深刻反思與改變人類與自然界互動的方式、以及我們如何對待疾病預防、如何應
對全球衛生的緊急情況。當一場致命的傳染病以噴射機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傳播時,個人本
位與民族主義是行不通的,民粹領導人也應該具有全球化思維,這個時候還去區分民族與
國界甚為不智。
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區仍在哀悼這場大流行所失去的一切,至少350萬人失去寶貴生命,更
多人因為疫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新冠病毒已造成20兆美元的財政損失,在這場遍及全球
的悲傷之中,沒有人能夠倖免。人們雖然早就做好結束漫長惡夢的準備,但大多數地方仍
事與願違。精神病學家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曾提出著名的「哀傷五
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她認為人們在面對失去時會經歷否認、憤怒、懇求、
沮喪和接受。在大流行期間,幾乎每個人都身處五階段的某個位置,甚至許多人直到現在
,依舊拒絕接受大流行遠未結束的事實。
不過在「哀傷五階段」之外,生物倫理學家凱斯勒(David Kessler)又添上了一個至關
重要的內容—尋找意義。作者們在文章結尾指出,在新冠病毒帶來的全球災難中,人類必
須共同努力、攜手應對,建立一個能夠有效減輕疫情的持久系統,甚至防止下一場大規模
疫病的出現。弄清楚如何做到這一點,可能是我們這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挑戰。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745480
6.備註:
接種速度太慢會有變種,福爾摩沙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