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出現這個問題,其實還不是來自於兩件事:
1. 柯市長說有政治內線交易
2. 下午翻車的數學小神童公式
91000-59500=31500
而這個 31500 剛好和 87歲級距命中,於是大家就很 high了~
哇,有內線有內線!!
但當這個公式被10100國軍疫苗打破後,發現其實並不準;
於是,當人家基層解釋後,上車的粉粉又開始找基層公式的麻煩——
她怎麼估的?怎麼算的?怎麼那麼準??
但你們仔細想想:那公式其實就很不準呀!
=====
一開始的預估,6-8萬,保守取6萬——這個值,你說很準?但其實很不準。
因為最後拿到是8萬,看你用哪個數當基準,其實有25%到33%的誤差。
你們會覺得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邁邁打包票:87以上一定打得到,而且,
為什麼要訂在87? 而不是88/89/90/86......或最單純的85?
其實很簡單,我覺得是公務人員做事邏輯(或許不是,如果不是請指教):
我覺得會議上,長官一開始的要求應該是這個:
「如果妳說高雄最少有六萬,那這六萬,第一批一定能打到的長者大約多少?」
然後就有後續算式——請記得:那公式看起如何如何,那是人家經驗;你說準嗎?
或許吧~~但如果把公式改掉,再加減算一算,終究還是要得到兩個數字:
1-5類大約打多少? 6類大約打多少?
所以你說很準的公式,其實最終看起是四個數字組合:
2萬(6類)/4萬(1-5類)/6萬(可能拿到最少) /8萬(可能拿到最多)
然後,套回長者級距表,得到:
「我們預估最低可以拿到6萬,然後87以上長者可以打到」
這個結論!
============
但這4個數字,其實誤差是可以很大的。
好比:差50%
3萬(6類)/6萬(1-5類)/9萬(可能拿到最少) /12萬(可能拿到最多)
然後,我們推回人家的長者分配表,就會得到另一個一定能打到的歲數:
好比:「我們估最少可以拿到9萬,然後83歲以上都可以打到。」
====
可是好玩的事來了,如果出現第二種狀況,說偷看答案的邏輯還是成立耶!
## 幹,估9萬拿8萬,超準!沒內線誰信?
## 為什麼是83, 而不是 84/85/86/87?
等等,一二種預估差了50%,但一定都可以成立內線交易??
你告訴我為什麼?怎麼算的?
因為你認定了人家內線交易,人家就是了!
======
好,現在最後兩個問題:
a. 幹,都你說;那什麼不估會拿到 20萬或2萬,是6-8萬?
-> 廢話,人家又不像你那麼笨。124放在那,前面就發兩次,會差多少?
更何況,依公務人員邏輯,只會低估不會高估;
我自己隨便猜,大約也是猜5-6萬左右。而這5-6萬,你們也會說內線啦~
b. 打包票說87以上一定打得到,怎麼敢這麼有信心?
-> 因為很簡單:當分配數在5-10萬左右時,第一批長者能打到的數量大約
就被限縮在1-4萬之類的區間,雖然最低到最高差了4倍,但怎麼扣一扣,
就是1萬劑左右的誤差;如果有造冊同時有完美溝通系統,這和1-5類其實
是可以調動的——講難聽一點,若1-5類有人沒打,但 87以上全打,
邁邁不輸。要我也打包票。
======
以上報告,來算數學吧!
※ 引述《turbomons (Τ/taʊ/)》之銘言:
: 這種估算方式大家會不會覺得看起來很眼熟
: 不就是在標案的時候
: 早就知道底標多少
: 裝模作樣地加一點點
: 然後說
: 這是我估算得很準啊
: 你們標不到是自己沒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