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跟材料有關捏
你可以仔細去觀察
然後帶一些有蓋過房子的長輩去看
一般的老透天厝光是看外型大概就可以猜出是民國幾年蓋的
因為以前的建材都是固定那幾間公司
像是台灣有的透天會用白色長方形的拋光磚
然後搭配黑底線條的施工
那個就是某個年份的流行款式
也有某個年份是流行紅色長方形的磚搭黑色的窗戶
那個也是更早的另一年份流行款式
一般來說過個十年、二十年差不多就會稍微退流行然後再換擋
除非你用木材或是用漆的啦
不然能選的磁磚樣式就那幾種
蓋起來外觀當然就那幾種
光看浴缸、壁磚、洗手台就可以猜出屋齡
現在的建材從WTO之後進口變得多樣化才比較雜
所以早期的房子大概就是這樣了
除非你重蓋啦
至於說要蓋得跟歐式古典一樣哦~
現在有可能
以前除非是大戶人家有辦法從國外運過來
不然所有外磚都自己燒成國外樣式怎麼可能啊
或者是摩天辦公大樓有辦法蓋的時候一次用大量建材
那個也才有辦法一次訂做大量自己要的款式
不然一般的民宅要蓋哪有廠商願意幫你設計開模的啦
一堆人在哈國外的歐洲古建築
那個也是當時的建材壟斷市場啊
所以怎麼蓋都是用同樣的料子
蓋出來的房當然長得很像
自然就一致了
其實那個東西跟種族主義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一個國家歷經很嚴重的種族一致
就比較容易有整座城市的建築都一模一樣的狀況
或是城市有被清洗過、大規模移民
這種情形也會比較明顯
一堆去過歐洲玩的自以為很懂藝術就哈說國外的都市規劃怎麼樣啦
其實那個喔
算了吧
就是各個朝代都有各自的大財團和工業化的特色啦
不然你去拿青花瓷古董去故宮問
鑑定專家還會跟你說這個可能是哪個朝代
從哪個窯出產的
除非是仿的啦
不然每個窯燒出來的有哪些特徵還是真有其事的
下次遇到那種同學剛從國外玩一圈回來在那邊讚嘆的齁
你就跟他說
啊~這個是巴洛克時期的建築
這個是新古典主義的建築
他一定馬上白眼很生氣嘴巴就閉著
※ 引述《lawyer94 (背包客)》之銘言:
: 台灣現在的大樓建案,怎麼一堆都是蓋成歐式古典土黃大樓,走來走去還會誤以為又走回原點,說多有特色,感覺也沒有,跟周邊市容也格格不入...
: 之前不管是去日本、新加坡、中國、韓國、杜拜,感覺大樓多走現代簡約風,商辦也以玻璃帷幕居多,看來格外時尚新潮,在台灣卻流行不起來,不曉得是什麼原因
: 另外,一直覺得日本的道路弄得很漂亮,特別是人行道水泥方框、水溝蓋,都做的格外精緻,反觀台灣的做工卻很粗糙...
: 總之,台灣的市容還是需要更多的建築設計人才投入改善吧,現在的狀況感覺不太ok,有人知道是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