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記者署名:
記者楊雅棠、邱宜君、許政榆、李樹人
3.完整新聞標題:
mRNA技術困難…代工莫德納疫苗 專家:天方夜譚
4.完整新聞內文:
指揮中心積極洽談莫德納疫苗代工,而國衛院籌備「疫苗二廠」,盼與莫德納簽約量產授
權。看似有譜,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這是天方夜譚」,去年政府成立口罩國家隊,
表現傑出,但口罩技術門檻極低,mRNA技術困難,依照台灣現有技術、量能,宛如空中畫
大餅,感覺只是喊爽的。
台廠頂多做到充填 產能大考驗 3~5億量產不可能
蘇益仁表示,每一家疫苗廠都有固定疫苗產線,要這些上市櫃公司放棄自己原先的產線全
改為mRNA疫苗,「除非全收為國有,才有可能」。
蘇益仁點出兩大問題,台灣從未研發過mRNA疫苗,前端生產技術等於空白,此外,疫苗能
量也不足,有報導宣稱國家隊想要「六至九個月生產三至五億劑莫德納疫苗」,這個牛未
免吹得太大,內行人一聽,就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蘇益仁說,mRNA疫苗為全新技術,少量細胞培養或許還沒問題,但光從五毫升想培養至五
十毫升就相當困難,如想大量製作,製作五十毫升、一百毫升、兩百毫升,乃至五百公升
、兩千公升等原料,每個級距的挑戰相當大,「量愈多,難度就更高」。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表示,如何將mRNA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
這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挑戰,是莫德納最厲害的技術,也是我國必須學習、取經的部分。
此外,我國也需發展相關佐劑等系統,一旦爆發疫情,才能自己製造生產。蘇益仁認為,
除非莫德納原廠派員進駐國衛院,傾全力技術支援,否則台灣廠商頂多做到充填這一塊。
產能是另一大難題,蘇益仁表示,早在去年四月,參與創建COVAX平台的「流行病預
防創新聯盟」(CEPI)派人來台,瞭解我國生技廠商代工疫苗量能,當時評估一個月
頂多僅能生產一千萬劑新冠疫苗。國內疫苗產能有限,這解釋了去年八月指揮中心與AZ
疫苗洽商代工破局的原因。
蘇益仁表示,國光、聯亞、高端等國內三大疫苗廠均積極研發自家新冠疫苗,能挪出的生
產線非常有限,至於另一家廠商台康,產能也不大。指揮中心想集國內眾廠之力,在六至
九個月內,生產三至五億劑mRNA疫苗,這絕對不可能。
「生產mRNA疫苗絕非簡單之事。」蘇益仁說,莫德納公司去年年底也才生產幾千萬劑,在
克服許多問題後,今年才逐漸擴大產能。此外,南韓之所以順利取得mRNA疫苗,除了政治
因素外,「三星生物」廠房規模夠大,才是主要因素,但就算如此,南韓也只談妥後段無
菌充填、標籤與包裝合作,能否技術轉移,還是未知數。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強調,mRNA疫苗可快速大量倍製,台灣一定要
發展自己的mRNA疫苗,才能因應未來的大流行疫情。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66912
6.備註:
大家可以歡呼了,看來台灣即將凹到原廠來fully support囉~
只是不知道要付多少錢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