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沒有上線、測試永遠都不知道「真正的需求」在哪裡。
話先說在前面,我支持使用預約系統,包含當時北市急就章的半殘系統。
我甚至認為唐鳳的系統既然做好了,就該找幾個有意願的縣市先施行
不要妄想做到完美才上線,上線前幾乎不會「完美」的。
更何況可以debug的部分北市都做得差不多了,重大影響變因也減少了
現在此時不上更待何時?
==
來談談系統。
從使用者端簡單看流程很簡單,大概是這樣:
身分驗證→粗選項→登錄→系統反饋排號結果(細選項)
但問題是:
1.身分驗證要串接那些資料庫?造冊勾稽的資料庫?(有多少人能打?)
2.粗選項的「來源」確認完成?
a.整體開量多少?(有多少疫苗能打)
b.事前與診所完成確認?(診所能在什麼時段打掉多少)
看起來很簡單,但當你有一狗票的資料庫、有資安問題、權限問題的時候就會充滿阻礙。
你知道的,到現在仍因為串接問題,爽約者不能自行二次登錄,必須人工處理。
粗選項的部分在當時就更慘了,真的是靠基層扛起來的。
稍微回憶一下當時的亂象就可以知道,粗選項來源幾乎都是未知項。
中央配量多少?什麼時候配?
診所能打多少?什麼時候打?
與其說是預約系統,不如說當時是幹了一個半殘的「民眾施打意向」系統出來
然後靠人力手工橋接完成聯繫、安排,別忘了排好了還要通知、配送…
在極短的時間內硬扛過去、在炸裂的邊緣奔跑
只能說基層真的很強大RRR
另一方面避免資訊落差,必須採行雙軌制。
由民政系統完成宣傳、通知,這在每兩年選舉一次的台灣是小case
但中間的聯繫是非常混亂的,一樣是時間的問題。
以年齡登錄,初始名冊(1)只要拉系統就會知道。
但真正的名冊要等到預約截收(2),甚至預約施打完畢(3)才會知道。
所以免預約的施打通知要做在哪個階段?
因此一開始才會有:如果你已經預約,就不用理通知書(1)
後面再進化到:精準通知(2)
==
廢話這麼多,大家應該也瞭解預約系統的複雜性了。
在想像的侷限性、時間的死線下,做出完美的系統並不容易。
更何況這中間又充滿了「不確定性」,避免淪為口水這就不論述了,呵。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大家能給勇於嘗試、修正的政府給予鼓勵。
我們難道不是希望有一個不要那麼保守、怕事的政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