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CDC規劃,維持醫療防疫量能、維持國家安全和社會機能運作、
高接觸風險工作、容易重症或死亡等前10大類優先施打疫苗,
合情合理,現在果凍和台積買到BNT了,撇開哪時候到貨不談,
時鐘卻又說若沒其他疫苗可選,就會保留給學生先打。
試問,截至目前,18歲以下青少年可以打的是不是只有BNT?
只能打BNT是最新的研究結果?是現在才能知道的訊息嗎?
如果早就知道只能打BNT,政府為什麼膽敢不準備他們的份額?
台灣現在問題的根源在於疫苗不夠,才有誰先誰後的排序問題,
但為什麼打完前10類之後,不是先打負責養家活口的人?
隨便舉幾例,(同事A)44單身宅,父母年輕時從事勞動工作,
皆無退休金且目前均無業,兩個老的都靠他養。
(同事B)47,老婆家管,兩個小孩都還在念國小。
(同事C)49,雙薪,兩個小孩分別即將升高中和大學。
各位看看身邊這種年紀的人,是不是大多是家庭經濟支柱?
並非所有工作性質都適合遠距,為養家活口,他們必須外出打拼,
這些人如果染疫又不幸發生重症,家庭經濟頓失所依,
青少年打好打滿,卻未先保障他們的衣食父母,這次序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