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醫狂粉的小孩是不是很可憐?

作者: DaiRiT (戴爾特)   2021-07-17 23:45:57
※ 引述《jjjo ()》之銘言:
: 傷寒論中就有辯證論治
: 辯證不分今古,只是開創是由傷寒論獨創
傷寒論沒有辨證論治,那是後人加上去的,張仲景也沒提六經辨證,甚至也沒專門提辨證
那都是後人加上去的。
近代名老中醫干祖望先生還說過「我們這批老中醫在解放之 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辨證
論治、辨證施治。」
什麼辯證論治是中國一兩千年的文化,真的很好笑。
你們中醫老前輩都這樣說了,還一直覺得辯證論治從傷寒論開創
: 名詞不同,作法錙銖不爽
: 這裡有舉出太陽病證:
: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

: 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
: 這裡有舉出少陽病證:
: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
: 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 傷寒論中的辯證模型是分割為六經,分別為三陽三陰:
: 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
: 六經中的開篇就有定義「證型」
: 六經證型分別如下:
: 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 2.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 3.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 4.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 5.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 6.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 您要論證型,古代也有,只是您要拿現代中醫名詞硬凹古代沒有辯證論治
: 這點不符合事實。
: 您舉的這些例子:
: [氣虛、血虛、痰濕、氣鬱]
: 這個在中醫辯證裡,不屬於證型,屬於症狀
: 依照您的說法,像是張飛打岳飛,乃是古今不分
你講的這些都是後世的人加上去的,我們先來看看古人怎麼看證、症、病:
在《王力古漢語字典》裡面,「症」字條:「症,『證』的俗體字。」可見「症」就是「
證」的意思。
在《說文》有提到:「證,告也。」,是告發證實的意思。因為告發證實必須要提出證據
,因此,「證」後來又引伸為「證據」的意思。
而所謂「症狀」就是「證狀」就是「證」,也就是「疾病的證據」的意思,也就是病人所
表現出來的「症狀」。
如果去看原始的《素問》、《靈樞》原文中,完全沒有出現「證」。在《素問》、《靈樞
》,用以表達「症狀」的用詞,是「病」這個字。例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
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痺厥」、「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
,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再看看《王力古漢語字典》,「症」字條:「症候,
病。」為什麼會這樣?根據原始的概念,「疾病」代表身體的異常或不舒服,「證狀」或
「症狀」代表疾病的證據,何謂疾病的證據?就是身體的異常或不舒服。而真實狀況就是
在古代「疾病」與「症狀」涵意重疊
為什麼會有「症」這個字?在《說文》是沒有「症」這個字的,是後人為了區別「證」在
醫學上的使用而造出來代替「證」的字。
回到近代、現代,中國在西方醫學傳入後發生了中醫學術上的第三次革命。在這場革命中
,現代中醫偷偷接受了西醫體系的病名概念,使得這些傳統的中醫病名無地自容,才不得
不將這些傳統的中醫病名,改稱為「證」,順便還能凸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像是
將自己原來的病名,如氣虛、血虛、痰濕、氣鬱等,改稱為『證』,強調中醫的特色在於
『辨證施治』,其實古人其實很少講什麼OO證,肝陽上亢就肝陽上亢,那是現代受西醫
影響才改講肝陽上亢證。
(這場革命的兩大笑點1.辨證論治2.臟象學說,臟象學說的笑點有機會之後再說)
真正古今部分、張飛打岳飛的也是你,辯證論治才不是古代就有的東西…
那你說氣虛、血虛、痰濕、氣鬱這些是症狀?什麼叫症狀symptoms ,symptoms 就是病人
的主觀感受或稱「主訴Chief compliants」,像是頭痛、咳嗽、流鼻水、發燒、肚子痛、
全身無力、喘、口乾、拉肚子等等這些,病人看醫生會說:「醫生,頭痛全身無力」而不
是說「醫生,我氣虛」。氣虛不是病人主觀感受而是中醫看診後得出的證(氣虛證)
: 六經辯證是在東漢就確定的診療方式
: 其餘的八綱、營衛、三焦、氣血等辯證等
: 皆是由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的內容整理出來的說法
我說過了,「八綱」二字,在清代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醫學心悟》裡也不稱八綱而
叫「八字」。「八綱辨證」是由祝味菊先生在1950年問世的《傷寒質難》中首次提出來的

哪來東漢就有八綱?
: 始終皆不離六經系統、而論雜病不離金匱
傷寒論也沒出現過六經這個詞,等到王叔和第二次整理傷寒論,才以六經病為目錄,編排
出傷寒論一書。
: 您節錄部分的比較偏向天氣預測
: 您可以考慮看看氣象局網站,不需要用陰陽推天氣走向啦
: 而且這段也沒有討論到陰陽在人體間的作用;是如何的無效。
: 正如您說的,世界沒有這麼簡單
: 那您有辦法對五行學說中,在人體間作用的無效部分嗎?
: 還請大師開示
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或套進五臟肝心脾肺腎就是很兒童且無限等號的謬論。
比如說木的性能是向上、向四旁舒展的,它的性格是剛勁的,然後「想像力」豐富的中國
人就拿具有善疏洩等特性「雷同」的「肝」用「木」來做為代表。
又比如一切火燄都是向上生的,而「心」在生理上,是向上開竅於舌,因此,當有病變時
,如果發生舌尖發紅且痛、臉部紅赤等現象,都認為是心火上炎,所以用「火」來代表「
心」。
然後呢,因為五行生剋關係像是木生火,又因為剛剛講的肝木、心火,推論出肝生心。簡
單說就是肝像木、心像火,因為木生火所以肝生心,這是多粗糙又無限等號的思維。
至於剛剛講的木、肝、火、心所說的特性也沒有人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本質又是什麼,這
就知道中醫完全不是哲學。哲學是不會含糊過去的。
: 認為中醫是科學的人肯定是瘋子
: 中醫系統是一套哲學
: 只是現代人很愛拿科學來批評中醫體系
: 討論的平台與起點不同,紛爭口水就越多
把中醫講成哲學也不會讓中醫升高位階,哲學的討論也往往不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
而是去思辨、提供多元的解釋,哲學基本上是用智性和邏輯思考探討,不是用科學方法去
拆解,而沒有客觀的標準答案,如果中醫是哲學,那他就不是科學也不是醫學,是無法拿
來治病的,因為在臨床上也是需要科學方法、甚至需要診斷的方法學。
再更仔細的說,什麼是哲學?從philosophy這個詞來看可以知道哲學是追求知識、追求真
理的,中醫關心的也不是知識或真理,如果中醫真的追求知識或真理,就不會停留在這種
粗糙的陰陽虛實表裏寒熱經絡氣架構,而是不斷地去思考背後的本質,所以哲學才會衍生
出科學,或者說很多問題已經被其他學科接手。
另外哲學會用批判的方式、系統性思考、以理性為基礎用邏輯思考去探討問題,但在中醫
是看不到的,中醫理論沒有對陰陽五行虛實表裏寒熱經絡氣做批判,而中醫理論的核心是
取象類比更不是邏輯,邏輯學也無法適用於中醫理論。
如果看哲學三大分支,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先撇除倫理學因為是在探討價值,知識
論裡面不論是經驗主義論還是理性主義論在中醫裡面都沒有,中醫也根本性缺乏知識論;
形上學的話是透過理性的推理和邏輯去研究不能直接透過感知而得到答案的問題,形上學
關心的是理論哲學的核心問題,如基礎、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結構,你覺得中醫
關心這麼根本的問題嗎?邏輯剛剛也談過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