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同一個標題下
其實也可以問一下肥宅在演化上的意義為何
比如說人的體型總是要適應環境讓生物繁衍後代
但是肥宅在演化上
不只是環境不太能適應
只能生活在很小的範圍之中
這種體型對求偶也沒啥幫助
到三十歲都還是處男的也是很多
照達爾文的理論
既然肥宅在演化是不利的
但是總是會有人變成肥宅
而且特別是人類獨有
到底是天生基因的缺陷
還是甚麼後天的人類陰謀呢???
※ 引述《demitri (咚隆咚隆)》之銘言:
: ※ 引述《zakijudelo (Zack)》之銘言:
: : 演化總有它的目的
: : 像雄性、雌性的生理、心理區別就是要讓生物能繁衍後代
: : 那同性戀的演化不為生殖
: : 究竟它在演化上的意義為何?
: : 照達爾文的理論
: : 既然同性戀對繁衍後代不利
: : 為何還是能不斷逃過天擇呢?
: : 但觀察自然界各種生物
: : 同性戀似乎也不是人類所獨有
: : 感覺又像是必要的存在一般
: : 究竟這種演化是正常的發展
: : 還是算是一種常見的意外呢?
: 幾個可能
: 可以平衡族群數量 在資源匱乏時有生存優勢
: 比起生太多一起餓死 還不如生少一點 等待資源恢復
: 其次是增加人手
: 承第一點 同志不自己生小孩
: 但是可以幫忙親戚帶小孩 資源可以集中
: 養出有競爭力的後代
: 像太平洋波里尼西亞文化中 有一種第三性別
: 叫Fa'afafine 是一種生理男性 但外表常常比較陰柔
: 他們的性別認同非男非女
: 通常喜歡男人 但也有少數會跟女人交往
: 這些人會留在原生家庭當幫手 照顧親人子女
: 不然就是在社區做照顧人的工作
: 所以還蠻受社會尊重的
: 生物演化充滿了意外
: 一個乍看不是優勢的特徵
: 在特殊狀況下就成了優勢
: 最後就保存下來
: 就像我們靠直覺認為
: 一個個體要越多產 越容易有生存優勢
: 照理說 假設一個人可以輕鬆生一打的小孩
: 會比只生得出一兩個的人 更能傳播基因吧?
: 但事實上 只生一兩個小孩 比較有機會養得好
: 生了一打 資源會不夠分
: 最後反而是養得好的一兩個小孩 有機會把基因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