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德國之聲中文網
2.記者署名:
德國之聲
3.完整新聞標題:
德國專家:鄭州洪水「沒有任何排水系統能應對」
4.完整新聞內文:
「這個降雨量太大了,強度太高了。我簡直難以想像。這已經不止是季風降雨了。一直開
著水龍頭都無法造成這麼大的降雨量。基本上就是天空出現了一個不間斷的水簾。世界上
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能應對這樣的情況」,聽到中國官方公佈鄭州最大小時降雨
量達到201.9毫米時,德國錫根大學的洪澇專家嚴森(Jürgen Jensen)教授如是說。
中國河南鄭州等地區近日遭遇連續強降雨,釀成大規模洪澇災害的消息也已經引起了德國
學者的關注。德國聯邦環境部降水與地表問題專家萊興貝爾格(Jörg Rechenberg)博士
也向德國之聲指出:「毫無疑問,此次鄭州的降雨量當然是巨大的。很容易就達到一個城
市排水設施的處理上限。」
鄭州和科隆可以比嗎?
截至到7月21日,侵害德國的強降水洪澇災害已經造成至少170人死亡,仍有超過150人失
聯。同時中國官方消息顯示鄭州的暴雨洪水已經導致至少25人死亡。中國官媒《環球時報
》撰文類比此次鄭州和德國的洪澇災害。文章稱:「19日20時至20日20時,鄭州單日降雨
量達552.5毫米。而在14日至15日德國有氣象記載75年以來的最大暴雨中,科隆地區24小
時的降水量為154毫米,引發德國史上最大洪災之一。這場被德國總理梅克爾形容為『沒
有一個德語詞可以形容』的災難級別的降水量,遠低於鄭州每小時的降水量。」
洪澇專家嚴森指出,如果中國官方公佈的降雨數據屬實,從降水高峰期的數據來看,此次
河南鄭州地區暴雨的級別確實遠高於德國上週的暴雨。雖然德國許多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
能夠達到每平米3500毫米,遠遠高於鄭州大約640毫米的全年降雨量。但是這些地區的降
雨從時間上來說分佈均勻,所以不會形成洪澇災害。造成洪澇災害的主要因素是短時間內
的大量降雨。
據嚴森教授介紹,一般來說德國城市地區如果一個小時內的降雨量超過40毫米,或者6小
時的降雨量超過60毫米,就會觸發最高級別的洪水警報。而根據鄭州氣象觀測站公佈的7
月20日16至17時的觀測結果,當時每平米的小時降雨量達到了201.9毫米,已經是德國最
高警戒值的5倍。據稱已經突破了中國大陸小時降雨量歷史極值。
然而在德國聯邦環境部降水與地表問題專家萊興貝爾格博士看來,很難說清楚一個城市在
多大降水量的時候就會面臨災難性洪澇的威脅。因為這與相關地區的地理位置、地貌形態
、高度落差、地面密封性等指標有關。這些都決定了一個地區每平方米每小時可處理的降
水總量。
從地形上來說,德國一週前的強暴雨洪澇災害和中國鄭州目前面臨的洪澇災害沒有太大的
可比性。在德國,受強降水影響最大的地區多是山澗或坑窪地區,雨水沒有平面擴張的可
能性。地面的密封程度也和鄭州這樣擁有超過1200萬人口的大城市完全不同。
https://static.dw.com/image/58569424_401.jpg
鄭州的降雨量 遠超城市排水系統的處理上限
洪水後就是洪水前
但憑借科學如今對天氣變化的預測能力,是否能夠準確地預測出強降雨災害呢?對於德國
錫根大學的嚴森教授來說,回答是肯定的。他指出,科學氣象專家如今已經有能力在數天
前比較準確的預測空氣低壓帶的降雨量以及大致的降雨地點。但是降雨地點的定義範圍越
小,預測就越不準確。總體來說,就是人類今天的技術有能力預測一個地區將要面臨強降
雨,但無法準確預測究竟是哪些地點將要面臨多大的降雨量。
洪水後就是洪水前,災難過去後,需要做的就是為下一次受災做準備。嚴森教授指出,氣
候變化導致強降雨事件以後會經常發生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背後簡單的道理就是
空氣的氣溫越高,它的存水能力就越強。空氣中存水越多,發生暴雨的幾率也就越大。這
些都顯現出氣候極端化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挑戰。尤其是對於城市規劃方來說,事先預留
出更多的緩沖地帶,減少密封面積——比如柏油馬路和大型建築群這類無法吸收水分的面
積就變得更為重要。
https://static.dw.com/image/58586684_401.jpg
同樣不得不說的是,出現像鄭州這樣的超大規模降雨時,這樣的防護措施可能也無法制止
洪澇災害的出現,但萊興貝爾格指出,做好更加改善的排水規劃至少能減少這類極端降雨
所帶來災害的級別。未來,為了防止類似的災難性的場面再次發生,或者至少降低災難所
帶來的危害。萊興貝爾格認為應該更加重視防洪緩沖區的建設,包括自然的洩洪區和人造
的地上地下洩洪儲水管道系統。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reurl.cc/KARRYp
6.備註:
※ 一個人三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