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onation12 (清新又認真的魯叔)》之銘言:
: ※ 引述《lovehandle (sunshine palm)》之銘言:
: : 現在少子化,學生人數一年比一年少
: : 很多大學找學生多元管道
: : 從大陸,東南亞,印度...
: : 宣傳也很多,大部分是做廣告...
: : 有一個私立科大,開一個廣播節目專門宣傳
: : 每個禮拜日播出,好像做了至少一年多
: : 真是太厲害了!
: 其實,因為教育部對招收外籍生有限額,
: 而且根據不知詳細原因的理由分配名額,
: 造成公私立大學能收外籍生的份額不均,
: 中間有不少政治因素與各大學間的角力,
: 若臺灣能全面開放大學招收外籍生的話,
: 其實對政府與民間都是雙贏,也是財源,
: 沒有人不想到好的環境,接受好的教育,
: 拼拼看一個翻轉人生、階級流動的機會,
: 那些宣傳在不少人的眼中真的有吸引力。
現在因為少子化,生源降低,導致很多學校都要去找學生
其中又以私立科大、大學首當其衝
小妹覺得有一點問題很大
相較於國立學校有低廉的學費補貼
私立學校在學費上根本毫無競爭力
導致學生都去國立學校
但問題是
這根本是不公平的競爭
學生選擇唸國立是因為學費便宜,但學費也不是學校出的錢,是政府出的
等於國立學校不是用辦學績效,而是用別人的資源去跟私立學校競爭
而私立學校可沒這些資源
這樣私校哪可能贏的過國立?
國立學校不用去思考辦學績效的好壞,單憑低廉學費就可以躺著招生
而低廉學費也不是公立學校承擔的,靠的是後面政府幫補貼
等於是拿別人的資源幹自己的事業
整個市場機制完全扭曲,市場不會獎勵辦學績效好的,獎勵的是誰補貼的多
而偏偏出補貼錢的也不是市場參與者,而是老百姓
小妹建議啦
政府就乾脆把對公立學校的學費補貼,改以教育券的方式,分給每個要唸大學的學生
而不管公立私立,自己要自負盈虧,不要再想賴給政府
各校就單以辦學的好壞來吸引學生
而學生就憑對學校的好感度來選擇校系,而不是單純憑學費的高低
如此才有足夠的誘因來吸引學校好好辦學,也讓招生的競爭公平化
對政府而言,總支出是一樣
這樣不是很理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