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前小米生態鏈相關的打工仔,
不得不說小米在這方面真的很有一套,
小米起家的早,手機抓住了中國市場成長期,很早就有一定量的米粉,加上核心概念:
好而且必須是大家都能買的產品
好而且必須是大家都能買的產品
好而且必須是大家都能買的產品
這點很重要,上至老闆下至大學生都有能力購買米家相關產品(包括但不限於手機),
另外非常小米注重讓使用者參與產品這件事,
就算是非本家的生態鏈產品,也會創立使用者群組,小米的項目經理也會介入保證互動
,
使用者與開發之間的互動體驗應該是台灣廠商目前沒人做的程度,
我甚至幫部分用戶在版本迭代間寫特製版去規避掉啥小金山毒霸和360衛士,
或是閹割掉一些功能避免閃退(中國人的windows普遍很不乾淨)。
然後既然有項目經理,也就歡迎使用者許願,至於怎麼開發那就是生態鏈廠商的事情QQ
所以中國人對小米的品牌理解通常是:
CP值有保障,而且價格不會太貴
時不時會有些酷酷的新花樣
可能有點落漆,但會因為你變得更好
因此群組裡常有韭菜米粉們,買了有點bug的產品,後面卻覺得自己也參與了產品的開發
,自己一步一步和小米變得更好,
這種現象應該普遍存在米家和有品商城各個產品的用戶群組內
小米也完美利用了品牌形象搞了生態鏈魚塘,米粉這麼願意買單又有耐心,
廠商想加入魚塘就必須開發符合米家規範的產品,三天兩頭去北京搞立項會,
產品功能開發好後又基本都可以跟小愛同學連動,最大的小愛同學載體又是手機
個人淺見手機與各種產品的連動性帶動了手機的使用率
簡單說,
產品價格通常不會太高,容易入門。
如果是腦殘米粉甚至可以接受產品怪怪的,
和產品一起變好是他們的快樂之一。
用戶服務體驗可以留住用戶甚至變成米粉,
最後生態鏈連動帶動各產品。
手機作為生態鏈最核心的產品,
市佔率就拉上去了
而且有了一個小米,之後就會因為小米的連動性購買更多的產品,
更多的韭菜廠商因此付費讓產品進入生態鏈,
從而產生規模上的正向循環
小米手機開發我不覺得比華為有料,
但面向消費者的品牌形象和面向生態鏈廠商的經營手法應該是IOT這個口號裡面最強的
※ 引述《nail5566 (寶寶不說)》之銘言
: https://youtu.be/iaxZhPivJM8
: 小米全球世界銷量第二
: 超愈蘋果
: 全球市佔率17%
: 年增率83%
: 小米歐洲市佔率第一25%
: 果迷的蘋果在歐洲才9% ??
: 將來要超愈三星
: 小米世界第一不無可能!
: 我看是遲早的事
: 小米是世界500強企業
: 在台灣小米卻歸類為三、四流手機??
: 台灣沒有國際觀還是另有原因?
: 有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