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p771017 (橫艾)》之銘言:
: 有看過咖啡豆介紹應該都看過類似的說明
: 什麼覆盆子 茉莉花 巧克力 柑橘香氣
: 甚至還有入喉有伯爵紅茶香氣的
: 我是木舌 超商的跟一杯兩三百的還真喝不出什麼很大差異
: 這種香氣說法在啤酒上也有
: 到底是真的還是商人唬爛
: 有沒有這方面的八卦
:
其實這要回歸到香味的本質
香味其實就是化學物質接觸到你鼻腔中受器後,由大腦產生的反應
你之所以會覺得這是柑橘味,是因為你印象中這種味道都是伴隨著柑橘類水果一起出現的
但事實上它就是那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味道
所以你只要有辦法在釀造或是烘焙的過程中製造出這類化合物的各種排列組合,那自然就
可以弄出這些花香或是果香出來。
但不得不說香味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一種認知作戰。就像是BBQ口味的洋芋片,本來是要
當咖
哩味賣的,後來因為BBQ在當時比較潮,所以就改成。吃著吃著,消費者就認定這味道是B
BQ了。
酒和咖啡的各種味道也是同理,像是酒類的評測或是咖啡的包裝也都會寫上這款商品有什
麼樣的風味,你可能一開始不懂。但一邊喝一邊看,久了你就會把你所感受到味道和他所
標示的文字連結在一起了。
只是真正的果香和花香是數十種甚至數百種不同化合物依照不同比例所構成的,它們能做
出的大概就是主要那幾個化合物基調而已。不過這些圈子的主流都說是這樣,你就算覺得
沒有到很像,但為了買到自己想喝的味道甚至是為了裝B,也就只好摸摸鼻子認同他們的
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