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ownV (克朗)》之銘言:
: 台灣一堆政策都有支持反對雙方
: 目前只有看到「廣設大學」,是清一色反對+痛罵的
: 搞得想讀就能讀大學,全世界也只有台灣這樣吧
: 一堆後段大學的科系,根本就是專科內容而已
: 也讓真正的專科學校定位更尷尬
: 當初怎麼會有廣設大學的想法阿?
: 重點是,怎麼還真的成功執行了?
因為當初大多數人都希望廣設大學啊
當年大學是限量的,大學生跟非大學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遇
所以廣設大學在當時是個顯學,只要家裡有小孩的,都希望大學能蓋多一點
名額多了,自己的小孩就也能變成大學生了
而各種技術學院,也都希望升格成大學,就能變得更加高級
有一個說法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這其實並不正確,實際情況是換了位置,要考慮的地方就不同,利益也不一樣
當年一堆本來考不上大學的大學生,有了大學生的身分後
開始面對的就是市場上冒出一堆野雞大學,嚴重拖累了「大學生」的品牌價值
於是對這些「大學生」來說,廣設大學量產本來不能成為大學生的大學生出來
變成一件會影響到他們利益的事情
譬如,明明我是「大學生」,為什麼起薪變少了?
一種說法是因為大學生太多了,供過於求
另一種說法就是公司老闆又不是智障,野雞大學生跟名校大學生是能比嗎?
「大學生」的起薪變少了,這無庸置疑,問題是這「大學生」的平均程度也降低了啊
冒出來一堆程度跟以前沒得比的七分大學生,照樣做以前高職五專去做的工作
那這平均起薪要怎樣才能不降低?
所以會發現,罵廣設大學罵越兇的,有很多都得托廣設大學的福,才能變大學生的
本來就有實力考上國立前段大學的就比較沒差
你有聽過幾個台大電機合太醬料出來抱怨說,都是因為廣設大學害他起薪變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