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要打房,如何從抑制房價下手,還是要從購置不動產的動機管制來說起。
沒房的人買房基本上是自用,有房的人再買房不外乎是投資獲利,或資產配置,你說資金氾濫,其實也是有錢人在為閒置的資金找缺口,但如何讓房地產不要變成資產炒作的商品,甚至不要變成資產配置的最佳選擇,基本上還是要以買房動機來管制下手,其實有幾點可以考慮;
1. 減少賣家的獲利 -> 加重現有的獲利稅賦比例和延長繳納的年限,如繳納獲利的八成稅賦,五年後遞減至一定成數到十年。
2. 減少仲介的獲利 -> 法定減少不動產買賣的仲介獲利百分比,減至薄利至0.幾%。
3. 增加擁有者的成本 -> 提高或新增「未出租空房和未利用的餘屋」的擁有空置稅率外,並規定「空房跟餘屋」每年基本養護費用比例,如無按照比例提出支出證明,需繳納養護費給當地政府。
4. 設置「不動產交易所」,全國所有不動產買賣一律經由交易所,設立監控機制監控每筆交易,非經由交易所賣賣的不動產交易視為非法交易,藉此杜絕人為故意炒作及交易造假。
如果實施以上幾個政策,應該還是有機會抑制市場炒作吧。
※ 引述《lightapostle (LightOO)》之銘言:
: 真的有心要處理居住問題
: 政府主導大量建設國宅 新加坡已經給了範例
: 房子不用多高級 兩房三房能遮風擋雨不漏水也夠了
: 在設定條件機制下讓需要個地方住的年輕人能蹲個十年二十年
: 住的問題解決了自然會開始想增加家庭成員 連帶解決少子化問題
: 然而臺灣1999年停止蓋國宅 2002年修正條例把國宅交易規則改成與一般住宅相同
: 完全交由市場機制的運作 房價越喊越高
: 制定規則的人同時也是既得利益者
: 又怎麼能期待他們會犧牲自己的利益
: 到最後老人繼續死 空屋越來越多
: 房東寧可空著也不願拉低售價讓空屋流入市場
: 泡沫遲早會爆 到時苦果就是現在的勞動族群要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