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想看再看完
疫苗開打已經幾個月了,這段時間和疫苗相關的事情,其實不就是反應台灣社會現象
1. 特權疫苗
這個大家應該最有感,特權這兩個字不論從學生時代,一直到出社會,永遠擺脫不了這個
現象
2. 搶打疫苗
回到今年7月初,根據臨床證據,全球很多國家不建議40歲以下打AZ疫苗,如果是你你,
全球已經告訴我們40歲以下最合適的不是AZ,那又去選,代表什麼
這就像新產品推出,我們不知道自己用不用的到,合不合適用,但是我們就是不管這麼多
,先買到就好,先搶到的贏,台灣人不就這樣嗎?
如今9月了,更多科學證據表示AZ沒有想像這麼差,甚至很能更好
可是回到7月初的時候,大家當下登記AZ的想法是什麼?有就好,反正還可以用?先搶先
贏?
這個想法難道不可怕嗎?今天是醫療行為,打的是疫苗,難道是有就好,先打先贏嗎?
難道國際建議40歲以下不合適,這個建議是沒有根據的嗎?
別扯疫苗不夠,所以搶打,疫苗不夠可以克服,打到不合適的疫苗才是風險
也別扯AZ其實保護力很好,今年7月初你是因為這個原因勾選AZ嗎?
另外混打疫苗試驗,藥廠應該選台灣執行,感覺只要保護力好,混幾種台灣人都願意
回頭想想,為什麼要在自己體內混這麼多種技術和物質,追求只是那幾10%的保護力,可
是背後的風險呢?
3. 疫苗歧視
輿論和媒體是最可怕的風向,從一開始抹黑每種疫苗,幾乎所有疫苗都抹黑一次,到最近
歧視挑疫苗的人,沒打好像就是不想打,是防疫破口,是沒有腦袋的人
最後,施打疫苗的急迫性及必要性有幾個因素
A. 盛行率,也就是染疫的人多不多
B. 死亡率,罹病致死率高不高
C. 治療方針,是否能有效的藥物治療
因此針對A,台灣“目前”明顯不符合,針對B,應該就從年紀作為施打順序,最後C,這
肯定是沒有藥物治療的
所以不要再吵誰打誰不打,上面A.B.C看完,很明顯合適的疫苗政策應該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