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utdsml (阿邊肥)
2021-09-08 18:58:02※ 引述《HongYang ()》之銘言:
: 這問題很有趣,照理來說美國的娛樂文化影響力這麼大,英國應該會被影響到用語,可
: 是這麼多年下來,看起來英國英語用辭好像也沒什麼被影響。
: 對照組台灣在中國的娛樂產業影響下,用語整個開始有點變化,也就是大家愛靠腰的支
: 語警察。
: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英國人對於自己的用語有驕傲感所以不屑改變,還是其他原因呢
: ?
: 而台灣之所以這麼容易就被取代掉是否反應從以前到現在殖民文化的個性?對自己的文
: 化沒有尊敬及驕傲感?
剩下恕刪
這幾年觀察下來大概分成幾點
1. 資源
2. 民族認同
1. 資源
輸入: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像科技業以軟體開發來講,還有日本動漫
很多都看中國翻好的
看沒關係,但是好像都不知道自己的用語怎麽講
看着看着就滿嘴硬件軟件代碼
然後就以支語警察反擊,能溝通就好?
宮廷劇、中國嘻哈節目也影響很深
宮廷句像是馬上->立馬;嘻哈節目諸如饒舌->說唱
而且抖音越來越多人用,很多人都看得超爽
抖音熱門歌曲都會唱,臺灣 Youtuber 也會幫忙宣傳==
畢竟有流量就有錢
輸出:
像我們學英文的時候都會說要學美語還是英語
學校通常都教美語,但是也會有英語補習班
所以英式和美式其實都有教科書之類的教材,
但很多臺灣人說話習慣約定俗成,
因爲憑感覺,就會產生好像都可以的錯覺
雖然以前小學的用法教影片
但是後來看中國資源看多了,視頻也習慣了
而教科書等級的好像只有下面這個網站
https://terms.naer.edu.tw/
但這東西一般人都沒什麼人想查了,也沒很多人去濃縮成 Youtube 或部落格的教學
大家都只依賴 Google 翻譯、維基百科,都是滿滿的繁中支語
漸漸的國外學中文的選項應該就一個:簡體中文
像很多開源程式碼或是維基百科
很多因爲沒人翻譯,漸漸就剩下簡體中文一個選項
2. 民族認同
好像臺灣價值能生錢一樣(好像還真的可以
越來越多人爽爽濫用
透過 HashTag 給自己貼很多標籤(#Taiwan can help),事實是拿掉標籤只剩自卑
賣文創商品但硬要貼臺灣價值哄抬價格的
然後民族認同就被搞臭了
漸漸的 堅持臺灣用語好像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就好像英國人不瞭解英式用法,被糾正就美語警察.jpg
如果想改變這件事,我覺得去修訂維基或開源程式碼是個好選擇
不過照這樣看來被同化是遲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