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大減之1》上半年就醫量減逾2千萬件 小兒、耳鼻喉科最慘
2021/09/12 23:24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受到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相較
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民眾就醫量大減2647萬件,尤其6月就下降3成、減少
1000萬件,醫院以小兒科降幅28.1%、西醫基層診所以耳鼻喉科32.9%影響最大。
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1至6月就醫量約1.66億件,較去年同期1.77億件減少6.2%,更較前
年同期1.93億件減少13.8%。若以前年為基準,4月下降5.7%、200萬件,5月發生社區傳播
後,降幅為23.8%、800萬件,6月更下探至30.3%,減少1000萬件。
以不同醫療院所層級來看,就醫量減最多的是診所,較前年1至6月減少1690萬件、降幅
17.1%,以耳鼻喉科減少32.9%、小兒科29.1%最多,費用減幅均超過2成。不過,內分泌科
逆勢增幅22.4%、精神科也有19%%,費用成長33.1%、24.2%。牙醫、中醫就醫量則減少逾1
成。
至於醫院減少491萬件、8.8%,就醫量減以小兒科28.1%、復健科21.1%、耳鼻喉科20.3%最
多,費用也減少7%至16.2%;成長件數則是血液腫瘤科7.9%、風濕免疫科1.5%最多,費用
更增加18.8%、10.2%。
健保署醫管組專委劉林義表示,就醫量減推估主因包含一、小兒科、耳鼻喉科減少最多,
主要是民眾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減少呼吸道病症發生;二、避免群聚,醫院服務
量能降載,將不緊急手術往後延;三、開藥以慢箋為主減少就診頻率。不過,像是癌症等
須緊急治療的科別,就醫件數仍成長,加上近年健保提高急重難症給付金額,整體費用也
提升。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民眾落實防疫措施,使呼
吸道疾病下降致就醫減少並非不好,降低使用醫療資源,其實是全民之福;復健科就醫減
少可能與民眾擔心醫院風險,自行減少相對低醫療需求的項目頻率有關,或許也可利用此
機會研究復健利用率多寡是否影響病況嚴重度與恢復度,作為日後調整部分負擔參考。
洪子仁也提到,疫情反映出像是疾病嚴重度高、遺傳性特殊疾病,或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
病,都是不得不就醫的狀況,因此相關科別影響較小。不過,從疫情回穩以來,原本延遲
的一些手術項目,都已陸續恢復,8月算是回到疫情前差不多的水準,差異在5%以內。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6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