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獨家報導" 就是來挑撥離間用的。
1. 就此個案而言,每個人都有替自己的處境做最好打算的權利。再怎麼請假,只要
符合現行規定,就不應該被挑出來批鬥;該檢討的是規則的設計是否有疏漏。
2. 當重大政策失誤、引發民眾不滿,轉移被剝奪感的便利手段就是挑起族群間的
嫌隙,讓民眾互鬥;而理當對政策負責的執政者就坐看混亂持續發酵,權力的
責任被炒熱的話題誘導開,等著互罵的群眾吵累了、情緒疲乏一哄而散,就不再
有餘力追究真正的責任 (也就是民主體制中政府的重要的義務:可問責
accountability) 。
3. 社群網路時代的論述已經去中心化;而且以精準民調打選戰起家的民進黨也相當
清楚,防疫作為開始被看破手腳、捉襟見肘以來,自己依然據有的民心基礎已經
不再是世代之爭,而已經淪落到政治信仰的攻伐。此時以爭議話題發酵、引發混亂
的效果遠勝於憑藉著發言權的壟斷來帶風向。
4. 今天是星期五,正是點燃引信、讓街談巷議蔓延散播的好時機,而連續假期更是
不可多得,可以讓混亂延燒得更充分。同時點燃的另一個誘餌是那篇措辭閃爍的
"3+11 官方報告",這套 one-two-punch 絕對是讓民眾在接下來幾天擁其意識形態
各自歸隊、互批互鬥的好題材。
5. 而為何是蘋果日報刊出?因為,倘若交給自由時報這種貨色,馬上就被看穿。
而蘋果日報之所以賣力,一方面是先前累積的形象還未必銷蝕殆盡,另一方面則是
待價而沽之際,他們需要展現給潛在的買家看:自己可以搞這些手段,確實值得
政商花錢 "投資" (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