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et ()》之銘言:
: 失落10年
: 整個日本沒跟上電腦IT年代
: 也因為半導體沒跟上
: 沒跟上手機ICT年代
: 聽說是威脅到美國
: 被電傻了
: 那被電之前的日本
: 跟現在的中國比哪個強?
單純從經濟發展水準來說
1985年的日本更強。
日本巔峰GDP達到了美國的70%﹐但日本才1億多人口。
人均差不多接近美國的3倍。
當年的日本在科技領域大概也就是略遜於美國
在IC產業上﹐已經壟斷了除了CPU之外的幾乎所有市場
intel和amd都差點倒閉
當然現在的美國IC產業在有意識收縮到本土
業界統治力比當年的日本更為強大。
等美國把三星和台積電收歸到本土
再把ARM收購了﹐屆時除了歐洲和中國有一點IC產業外
其他都完蛋了。
當然那個時候就是兩岸戰爭﹐台灣被徹底放棄的時候了。
至於汽車領域更是如此﹐豐田已經能在美國本土市場把美國車打的節節敗退
家用電器﹐音樂﹐相機等等﹐很多產品統治力都很強。
日本的高鐵在60年代就建成了。
中國的高鐵技術還來源於對日本高鐵技術的引進吸收。
日本的諾貝爾獎﹐主要也是2000年後獲得得
所取得的成就幾乎都是90年代以前做出來的。
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能被西方認可的工業強國。
第二個我認為是韓國。韓國現在的工資已經超過了日本。
人均GDP超過日本大概就是這兩年的事情。
韓國已經可以自己設計制造航母﹐潛艇﹐五代機
雖然多少 有點閹割+各國零件集成
但這本身都代表了實力。放在歐洲﹐也不過是僅次於德法英意的存在。
要是朝韓合並﹐東亞又會誕生一個強國。
你會看到亞洲三強都是怪胎。
但日本的問題是瘸腿﹐實際上是半殖民地。
經濟繁榮主要也是靠美國技術轉移和開放市場。
所以當美國需要你扛雷或者覺得你發展的太好想閹割你的時候
那你也得乖乖送上蛋蛋。
所以這種工業統治力在美國這種強權面前非常脆弱。
美國要的你不能不給。
如果日本有軍事獨立權﹐今日的成就遠不止於此。
國力是一個多維度的東西﹐軍事﹐政治都是國力的一部分。
日本的軍事政治都是巨大的短板。
至於中國﹐還需要至少10年來補足短板。
中國的優點是市場廣闊人口眾多﹐每年畢業的理組學生要比美國日本多很多。
所以人才優勢明顯。而且中國的科技投入並不低。
科技投入比比法國等傳統發達國家都高。
在IC產業上﹐除了元器件日本優勢明顯。
長江存儲在技術上已經追平了三星鎂光。
所以存儲芯片現在價格越來越便宜。
早些年﹐三星動不動就是工廠失火要漲價﹐現在還有麼
面板產業台灣已經沒什麼話語權﹐變成了中韓對決。
所以能接近或者追平IC制造最先進工藝。
那基本上就能說科技實力真正超過了1985年的日本。
當然中國自1949年後﹐一直面臨西方世界的科技禁運
所以發展速度會受影響﹐但同時美國也要面臨
中國自己發展自身高科技的問題。
一旦實現進口替代﹐超越也是遲早的事情。
另外汽車領域﹐因為日本科技樹選錯﹐未來日系汽車大概率要GG
汽車產業對日本尤其重要﹐佔了日本外貿的1/3。
一旦汽車產業GG﹐日本會比以往衰退的更快。
當處在科技大爆發的時代﹐人多的優勢並不能超過技術優勢。
但當科技處於停滯的時代﹐人多的優勢會體現出來。
所以印度未來也可能發展的很不錯。
因為新冠的問題﹐中國GDP超過美國會提前好幾年。
要知道﹐這是在中國沒有鑄幣稅的情況下。
美國有美元鑄幣稅的優勢﹐可以自己發幣﹐並且上不封頂。
對歐洲日本東亞都有莫大的優勢。
所以盡管現在中國的科技還沒有追上美國。
但美國依然如臨大敵。
中國不是日本﹐美國沒法隨便捏。
禁運本身也是雙刃劍。
亞洲第三個工業強國會是中國。
而且影響力要比日本韓國更大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