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mebuy (三分é˜ç†±åº¦)
2021-10-02 19:52:361.媒體來源:公視新聞網
2.記者署名:林健生
3.完整新聞標題:台中違章工廠以「假菇寮、真工廠」最多 影響青農回鄉意願
4.完整新聞內文:
仔細照顧每個太空包,種菇20年的產銷班長說,現在要蓋新菇寮實在很困難,因為假菇寮
真工廠的情況越來越多,新建申請門檻越來越高,也讓不少原本要回鄉的青農打消念頭。
新社區菇類產銷班第20班長呂健旭指出,「(申請新建)曠日廢時,時間要比較長,所以
這(申請)對我們來講,是比較不符合經濟效益,這樣的話乾脆就不要蓋就好了。」
為了遏止菇類栽培場不斷增設,台中市農業局去年4月,一度暫停菇類栽培場設施容許使
用審查,希望總量管制。根據市府統計,近五年查報的違章工廠多達4061件,其中以假菇
寮真工廠最多,而且就算民眾舉報,但從外觀難以判斷是否真的種植香菇,讓負責查核的
公所很頭痛。
大雅區公所農業課長歐忠仁說:「巡查人員過去看的時候,大概看到的就是大門深鎖,或
者是說它裡面沒有人在走動,所以也造成我們後續(確認)菇類栽培場有違規使用的時候
,會有一些查緝上的困難。」
根據市府農業局統計2016至2021年,已核准的菇類栽培場,違規查核情形有56件,其中以
神岡區的12件最多,大里和烏日次之。一旦確認違反核定內容,就廢止容許使用。
台中市農業局主任秘書陳柏宏說明,「如果在超過期限內沒有改善的話,我們就依照我們
的規定去廢止他的農業設施的容許。」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賴佩蓮憂心,「先用農用設施來去規避掉審核的情況,然後(建
物)直接蓋下去之後,未來的拆除(耗時許久),很難再遏止這樣子的行為。」
市府表示,今年一月恢復菇類栽培場的申請,但審查門檻加嚴,要從源頭管制數量,環團
認為如果沒落實管控,將會成為農地違建的新形式,讓農地面臨更大危機。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06
6.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