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今審查三接再外推環差,經濟部公布科學

作者: scum5566 (你好宅)   2021-10-12 18:09:49
1.媒體來源:
科技新報
2.記者署名:
作者 Daisy Chuang
3.完整新聞標題:
今審查三接再外推環差,經濟部公布科學評估結果
4.完整新聞內文:
因應 12 月 18 日的珍愛藻礁公投,三接再外推方案今(12)日進行環差審查,經濟部召
開記者會公布再外推方案科學評估結果,指出水深 18 公尺後無礁石,推算結構物影響海
床面積不到 2%。
由環保團體發起的珍愛藻礁公投,反對中油在桃園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規劃
。對此,經濟部已在經年推出外推方案,原先三接規劃區域已經從 232 公頃縮減到 23
公頃,工業區開發面積減少九成,也避開大潭潮間帶藻礁重點 G1、G2 區域,政府再提出
且拍板的外推方案則再將工業港從海岸往外推 455 公尺,離開海岸 1.2 公里,減少對藻
礁的破壞,也不會浚挖、破壞礁體,也取消原本的填海造地 21公頃、縮短 1 公里防波堤
,讓海域更加開放,預計 2025 年 6 月供氣。
三接再外推方案今天日將進行環境差異審查,經濟部召開記者會公布再外推方案科學評估
結果。先前中油公司已委託國內專家團隊進行多項科學模擬評估,期盼以嚴謹的實證精神
爭取國人對再外推方案的支持。
其中科學證據顯示,大潭水下礁石最多僅分佈到水深 18 公尺的海域,以 -18 公尺等深
線推算約是離岸 1.7 公里,但等深線離岸遠近不一,從 1.2~1.7 公里都有,1.7 公里是
最遠距離。再外推方案離岸 1.2 公里是以儲槽區堤頭起算,推算結構物影響海床面積不
到 2%,且鑽探岩芯顯示水下礁石離岸越遠越破碎,因此結構物影響礁石的面積只會更低

針對三接再外推方案建港後海岸淤沙的變化,成大水工所團隊模擬未建港與再外推方案的
漲退潮水流,發現三接的棧橋為鏤空設計,兩側海水仍能通過棧橋,就可以持續流向潮間
帶藻礁區,而再外推方案讓棧橋內的隔離水道變得更寬,使 G1、G2 藻礁區附近的海水流
速高於未建港的條件,漂沙較不易淤積反而有利藻礁。
經濟部指出,潮間帶與海底的棲地分別以礁體及泥沙為主,浮游動植物和魚類組成不同,
就連與底質連結密切的海底生物種類也屬兩個不同群聚,並不是潮間帶到海底全都是藻礁
,再外推方案主要設施在亞潮帶,即使對海底泥沙生物有影響,也與藻礁生態關聯甚微。
經濟部強調,再外推方案雖然讓三接供氣期程延後至 2025 年中,但能盡力兼顧環境保護
與供電穩定;若依公投要求將三接遷離大潭,砍掉重練需再耗至少 11 年。落差 7.5 年
犧牲的是不單是供電期程,還包括加速減煤、減碳排、減空污的時間與機會。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echnews.tw/2021/10/12/algae-scientific-assessment-results/
6.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