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了一下公視的討論
不外乎是20年以上老屋要強制檢查線路
最好是趕快推動都更
但聽到的數據是臺灣超過三十年的住宅有四百萬
政府根本沒錢也沒人去做
那找民間來做
本宅住台北四十年老公寓 前陣子有人拉建商來談
只有二十幾戶左右 所有權那些東西處理上相對簡單
開了五場說明會
建商負責目前尚存的所有債務跟興建成本
提出的條件是獎勵容積後新房子公設大概35%
原本實坪30坪只能換回20坪
車位另外買 興建期間租屋問題自己解決
花了很多時間談論願景跟日後房價能漲多少
結果不外乎就是被那些大叔大嬸阿公阿嬤噴
有的人覺得應該實坪一坪換一坪
有的人覺得沒車位不好
有的人覺得建商賺太多不爽
雜七雜八的事一大堆 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政府感覺上也沒太放心思在都市更新上
我的認知上最多就是拿危老給的容積獎勵來吸引
問題是對於民間而言 沒賺頭幹嘛免費幫忙蓋房子
對於原居民而言 房子雖然老但低公設實坪大
一樓五樓還能偷偷佔用地下室或頂樓 讓房子變成兩倍大
幹嘛跟你在那邊30換20 一大堆公設
房價高又怎樣 都是自住又不是炒房客 實質上也沒差
真的要推都更 很多細節都沒有相關的戰略擬定
我們畢竟不是極權國家 沒辦法一個口令就全部拆光
誰不知道管線要檢查 誰不知道房子老會危險
問題是在財力人力專業不足的情況下也無能為力
如果連所有權簡單的地方都推不起來
像這次城中城這樣產權複雜的地方就別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