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ns (kons)》之銘言:
: 這句話兩岸都一樣,
: 對岸也是有選舉的,先選出地區人民大會代表,地區人大再選出省人大,
: 最後再選出進中央高官。
: 只是這過程很不公平正義,也很不透明,你不是共產黨的,基本上沒機會選上。
: 台灣也漸漸朝這邊靠攏了啦。選舉前就大賣芒果乾,各種媒體紛紛出籠造神護航,
: 然後側翼粉專帶風向,雙標睜眼說瞎話。
: 看看蔡英文再2019的民調多低,連賴功德都想要出來取代,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 賴功德變成中共同路人,只有一個慘字。
你這是過度聚焦在"政黨內部的初選制度"了
請注意到 DPP那套不正初選制度終究只用在黨內
他要在中央或地方執政都要和其他政黨候選人競爭
但是中共幾乎是只需要黨內競爭就好了 也就是黨內選完 就結束了
差別在哪
差別在不同政黨在政策事物規劃上的決定往往都有差別 很多時候還差很大
不同政黨彼此之間為了爭取特定選民 往往都會提供不同路線去爭取支持
也就是說一個問題丟出來 三個政黨給出的答案是A B C都不同
選民可以自由去選擇一個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答案
所以選民可以藉由選舉讓國家政策往他理想的方向走
如果國家執政黨給的答案不是選民要的 或是他實際走的路線和他說的不同
那下次選民把他換掉就可以了
但是
中國的一黨政治 走的政策路線方向 都是黨內自己在決定
他們不同代表在選舉上的政策路線差異都不大
而且所爭取支持的對象比起廣大選民 只需要拉攏同黨少數人士
這是黨內選舉的一大問題 黨內所決定要支持誰往往都是個人利益掛帥
這點在DPP KMT的內部選舉也是一看就知道了
黨內選舉就是在派系角力 權力鬥爭 奪取領導權
但是中國的選舉就只到此為止 選出來的頂多就是不同的個人特質領袖
國家的政策路線卻是內部自己決定
一般民眾根本沒有機會去試圖改變他們所不滿意的政策
從而失去了多政黨選舉提供的一道能夠勒緊執政集團的韁繩
如果DPP的獨裁是因為掌握執政和過半立院席位 從而開始走人民不要的政策路線
至少台灣人民時間一到就可以用票阻止
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獨裁和人民不要的政策路線
中國人民沒有任何機會阻止
那差別就是這樣
這算差別大還是差別小 我就不評論了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