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長,慎入。
因為知道目前板上風氣,先容我發個不舔政聲明,本人以下評論絕不帶預設立場和個人主觀
情緒,故不去特意支持或應和各方政治人物的立場,所有判斷為依據有限資料所做之推演。
懇請各位大大鞭小力些~
若是針對這個新聞的話,搭配最近的新聞,我想林佑昌提及這番言論應該是針對柯文哲在先
前發的這個圖吧?
https://i.imgur.com/uSS14PL.jpg
文中提到了基隆輕軌的經費暴漲了好幾倍,故林佑昌針對這個圖的回答是
1.基隆輕軌從tram train升級到LRRT
2.臺北端地下化(含2地下站)
所以從前後文的邏輯來說,主動方的不是前幾篇文看一半的版友認為的林,他是負責針對柯
的發言做回應。(所以推文說台北端不地下化要幹嘛之類,我想是搞錯方向)
至於這個回應中,究竟哪個才是造成經費上升的主因呢?才是這個話題中最重要的分析方向
。
基隆輕軌一開始會提出,其中一個原因是台鐵效率不彰,無法應付這個地方的交通需求,甚
至經常誤點,台鐵之所以如此,有一說是因為縱貫線在八堵岔成基隆段與宜蘭段,而汐止的
重疊段卻又沒有班距除以二的基隆段與宜蘭段客流量來的多。因此才會有將基隆段獨立於單
獨於台鐵外,僅使用台鐵少用的第三軌,並興建部分站台,以節省經費。台鐵既有客容量完
整交予往東部客群使用。
所以總結,以這次事件來說,我覺得柯單純以一張圖來表示基隆輕軌經費暴漲,卻沒有付上
其餘上下文和脈絡是不恰當的,因為他只會讓公眾討論只注意到那些「數字」,而忘了去找
「成因」,流於形式性的討論。
而林的部分,雖然乍看之下他提了兩個原因,但依上下文似乎他更側重臺北設地下站的原因
。然而綜觀整個路線計畫,基隆輕軌從一開始採tram train (也就是利用既有台鐵第三軌,
後來因為單軌運轉班距上不來而被抗議,故考慮增設第四軌),到後來變成要有獨立系統的
輕軌(這個用詞中文不嚴謹,因為某種程度上說tram train也是輕軌),甚至有要變成「捷
運」的考慮,似乎像避重就輕。因此我認為柯新一篇新聞的質疑不無道理,以我立場而言,
我不是那麼在乎造
價多寡,重要的是,政府究竟要採取何種系統,到底是tram train,LRRT,還是其實內心最想
的是MRT呢?!我覺得這是有必要向公眾說清楚的。
以下是個人心得時間:
1.
其實我覺得基隆到台北的路線已經算是城際鐵路的類型了,如果還用mrt站站停的模式,恐
怕不符合城際運輸的要求,所以我覺得臺灣是時候要引入德國U-bahn S-bahn、法國Mé t
ER的觀念了,既有的都市內和市郊聯絡為捷運系統(U-bahn,Mé tro),主城與衛星城?
結(S-bahn,RER)。因此目前大臺北而言,六條主線,包括未來的萬大樹林線、民生汐止
線、三鶯線、安坑線等,是為捷運(U-bahn),而目前的機場捷運(連結北桃)、未來的基
隆輕軌(連結基北),甚至未來如果有北淡快線的話,是為快鐵S-bahn,然後快鐵的路線交
給新北捷運公司經營,北捷一樣部分持股,目前的捷運線全部交予臺北捷運經營,這樣兩家
公司吵誰擁有哪條路線的問題也解決了,因為兩家公司負責不同的城市面向,卻也密不可分
。
2.
而其他文提到輕軌這個交通系統在臺灣成效不彰的情形,我的看法是,輕軌之所以在臺灣搞
得讓人誤為是火車復辟,是因為臺灣用路習慣不佳的問題。如各種交通違規、搶快、覺得自
己車種才最大,政府又不加以取締,才讓輕軌速度慢下來,或以汽機車而言像個路障。
而且以輕軌的軌道鋪面來說,它幾乎與地面齊平的,和火車鐵軌是「凸」出來不同,造成火
車平交道那樣的情況是少之又少。
3.
而究竟交通建設要不要蓋,或是採地下高架的問題,我想這已經是全世界的世紀之辯之一了
。世界上有賺錢的地鐵系統少之又少,每條線路的賺錢程度也不一致,其他城市很常出現拿
板南線這種黃金線路樣其他線的情形,但這樣會代表其他線路不重要嗎?那倒也不見得,如
環狀線運量低,但是它對城市交通的意義具有不可取代性,如港鐵的迪士尼線,雖然看起來
雞肋,但那可能是當地居民或是那個景點唯一的交通方式了。
因此基本上怎麼蓋都有人酸啊
如果蓋地下 就會被酸這麼花錢,不見得划算,為什麼不蓋高架。
如果蓋高架,就會有人酸噪音污染、破壞城市景觀,甚至運能不足,升級地下比爛高架好云
云。
再來就是開大絕,乾脆都不要蓋,然後又一面嫌自己家鄉為什麼那麼破,為什麼不能效仿國
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