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銀行跟建商把購屋者還沒還出來的房貸變成現金去炒作更多資產搞出來的
利率不升 不可能解決
想貸款的人真正要借的是”物資” ”人力” 等等各類資源的使用權力
銀行只是把這些借用資源的憑證印出來給你而已
你在創造財富的過程真正借資源的源頭是這個社會
而且你還債是還給銀行
跟當初生產那些民脂民膏的生產者只有間接關係沒有絕對關係
他們賺到的所得就當作是已經償還他們的付出了
還要被政府抽稅
他們還必須為了未來持續看漲的保費醫療費做儲蓄
受益最大的是持有這些金控銀行股票的股東
民間銀行只要帳收的回來 央行就不會找他們麻煩
央行應該很清楚 有豐沛的人力資源
央行印出來的鈔票所累積的信任 才是有強大價值的
但是管理民間銀行的央行會保證經濟體系裡永遠有可消費人口嗎?
不可能 央行根本沒有在扛這個責任
經濟部有在扛這些責任嗎? 內政部?
所謂的經濟好是大家都有鈔票花 ?
還是當你面對自己的各種需求時 鈔票都有地方可以花?
你手上有錢不代表市場上有足夠的選擇供你選擇
勞動人口越少 你在商品市場上能選擇的商品就會越單調
婚配市場也必然如此 能提供的人選越來越少
配對就更難成立 少子化必然無法反轉
這個體系的設定就是要不斷出現有生產力的人口去跟銀行借新債
新債被花出去才能讓被消費人口去還他們的舊債
所以學貸才會被發明出來 大學畢業你先還債吧
上一代的人可不想給你那麼多時間好好規劃什麼
我們可是沒賺到美金就會油盡燈枯的加工出口區
沒能力移民就乖乖來上班還生存債
現在人口越來越少 快要沒人製造新負債了
這反而造成還欠銀行錢的社會大眾浮現了信用危機
大家都在找下一個揹債的冤魂
眼前能消費的生產力人口這麼少
當然要狠狠的把房價炒到盆滿缽滿
不然要怎麼滿足養地囤地等等大戶的胃口
這種竭澤而漁的社會法則
不斷在摧毀民眾對新臺幣的信任感
為了選票 誰敢升息呢?
跟銀行借房貸用浮動利率的購屋族
會排山倒海的信用破產
景氣好的時候要默許建商銀行拿還沒還出來的負債變成的現金消費自己
景氣不好的時候放任收入不理想的購屋者流離失所睡公園
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會把濫貸比喻為酒精跟毒品
酒精跟毒品短暫的擴大了你的滿足感
但那是在消費未來的滿足感
銀行真的有資格把還沒還完的房貸變成現金嗎?
農夫有沒有能力從一塊荒地變出根本還沒種出來的糧食?
對於這個一直以來被金融體系消費的生產力體系來說
有新的人口被生產出來 才能維持經濟體系的可消費性
也就是有人必須把錢拿出來養別人的小孩
不然你以為你手上的鈔票在未來可以消費誰的生產力
如果有天你一覺醒來在塔克拉馬干沙漠
周圍什麼都沒有 能幫你走出來的是水跟交通工具不是鈔票
以台灣的封建思想背景 不可能有幾個人肯做這種幫別人養小孩的事啦
因為大家都活在一個別人家小孩死不完的假象
覺得反正會有源源不絕的外勞來台灣做牛做馬
所以為了政治獻金執政黨也會妥協的
繼續輸入外勞供大家"食用”
民眾不走上街頭要求央行升息
這事情是不可能會解決的
未來的人註定活在缺乏生產力人口的經濟體系裡
而且你各位想想
政府的制度根本沒有在限制金融業跟房仲業的從業人口
公民也無可奈何
龐大的金融業體系要養著數十萬張不事生產的貪婪嘴巴
務實從事實業的人就只會被當成滾輪裡跑到死的老鼠
這個經濟體系在默許一大群沒有生產能力的人用消費在圍剿有生產力的人
所以少子化與高物價是趨勢
除非公民站在央行門口要求升息
但是這個連美國人都做不到
否則永遠不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