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tudiant (weiwei)
2021-10-31 20:17:481.媒體來源:
聯合
2.記者署名:
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15青少年打BNT心肌炎 專家借他國經驗不一定要打二劑
4.完整新聞內文:
國內校園疫苗接種自9月22日起,開放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BNT第一劑,第十三輪疫苗將開
放BNT第二劑接種,目前國內已有15例青少年發生心肌炎不良事件,也讓許多家長憂心第
二劑副作用更強烈。醫師表示,青少年確診後症狀較輕微,因此不少國家目前只讓青少年
接種一劑新冠疫苗,若孩子施打第一劑後有明顯不舒服,的確可以考慮是否要打第二劑。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國內累積15例青少年施打BNT後發生心肌炎等疫苗不良事
件,包括12名男性、3名女性,其中1名住院中,其餘已出院。
今公布第十三輪疫苗施打計畫,包括提供BNT第一劑、第二劑及AZ第一劑、第二劑。其中B
NT第一劑開放12歲以上民眾,於10月26日中午12時以前完成意願登記;BNT第二劑則開放1
0月8日前已接種第一劑BNT的18歲以上民眾。BNT疫苗預約時間為11月3日上午10時至11月4
日中午12時,施打時間為11月5日至11月12日。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表示,BNT疫苗是目前所有疫苗廠牌中,完整做完三期
臨床試驗,也是唯一核准青少年可施打的。其中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也優先考慮
BNT做第三劑追加疫苗,顯現BNT相較其他廠牌疫苗,是可受信賴的。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指出,12至15歲健康青少年,染疫重症需住院的風險約百萬分之44,而
接種BNT疫苗出現「心肌炎」需住院的風險,竟比染新冠而住院的機率多4到6倍。
莫德納、BNT都屬於mRNA疫苗,可能有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副作用,青少年相較成年人機
率更高。鍾伯欣表示,國外專家表示,青少年確診相較50歲以上長者或慢性病者等高風險
族群,症狀多屬輕微、像小感冒,因此專家認為,青少年可先打第一劑,也不一定要「普
打」第二劑疫苗。
鍾伯欣提醒,打疫苗並不會完全免疫,仍可能突破性感染,因此才需要追加第三劑,讓感
染重症機率降到最低。他表示,目前台灣疫情穩定,年輕人重症機會不高,感染大多為輕
症,的確可以考慮是否施打第二劑。
台灣疫苗協會推動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以美國、以色
列等研究報告,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大多屬於輕症,美國青少年施打疫苗不良反應約通
報1000多例,第二劑發生心肌炎機率個案比例約8比2,按比例算,第二劑發生不良反應是
第一劑的4倍,若台灣目前15例心肌炎通報,施打第二劑後人數可能增加。
黃玉成指出,打第二劑BNT後出現不良事件機率相對高,若出現發燒、倦怠等,可以吃解
熱止痛藥緩解,並請假在家休息,不要過度運動,若出現心律不整、胸痛、起紅疹或發燒
超過48小時等,應盡快就醫。若學生要接種疫苗當天身體不舒服,不需勉強當天施打,可
改期再接種。
鍾伯欣表示,若打完疫苗後,出現嚴重暈眩、頭暈、喘、胸悶、胸痛等,尤其是胸痛、胸
悶症狀伴隨心跳加速,若身體前傾、側邊時出現明顯胸痛,要注意是否為急性心包膜炎或
心肌炎。另可透過測量體溫、血氧機觀察是否心搏過速等,心跳一分鐘超過130下、或心
跳未超速但嚴重不舒服,仍可帶孩子赴門急診就醫。
鍾伯欣說,疫苗副作用症狀表現與基因有關,家長若擔心孩子打疫苗產生副作用,可以觀
察其他家人,不論施打哪種廠牌疫苗,後續是否有特殊副作用,因而回歸到小朋友身上,
目前政府並未強制規定施打,家長可審慎思考是否簽署疫苗接種同意書。
若家長不讓孩子施打第二劑,校園內是否防疫不全?鍾伯欣認為,觀察美國、英國、日本
、新加坡等,發現口罩可有效降低傳播力,因此我國口罩規定,應該不會太快鬆綁,因戴
口罩仍對防疫有一定功效。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google.com/amp/s/udn.com/news/amp/story/122190/5853254
6.備註:
那我22歲老學生也能只打一劑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