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出家人為什麼都在伸手要錢

作者: XI (MAN)   2021-11-29 21:51:15
※ 引述《felixr0123 (felixr0123)》之銘言:
: 剛剛在餐廳吃飯
: 吃一吃跑來一個出家人
: 一直在櫃檯前面討錢
: 魯小到老闆受不了
: 只好給他五百打發他離開
: 台灣的出家人為什麼好手好腳
: 不去工作 而去騷擾商家要錢?
釋迦牟尼佛規定真正的佛教出家人必須不接觸金錢
真正的佛教比丘必須守比丘戒不接觸金錢,
乞丐不會守佛教比丘戒,
要了解為何很多華人出家人都會收錢
就得了解大眾部惡比丘不守佛教戒律竄改佛教教義的歷史傳統。
釋迦牟尼佛禁止比丘接觸金錢 釋迦牟尼佛入滅百年後大眾部開始不守不捉金錢戒
http://tripitaka.cbeta.org/N01n0001_004
經分別第4卷
任何比丘,自捉金銀及錢,或令捉之,或受其留置者,尼薩耆波逸提。
http://tripitaka.cbeta.org/en/T02n0099_032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九一一)
佛告聚落主:「此則妄說,非真實說、非是法說、非隨順說,墮呵責處。
所以者何?
沙門釋子自為受畜金銀寶物者,不清淨故;
若自為己受畜金銀寶物者,非沙門法、非釋種子法。」
釋迦牟尼佛規定要捐錢給出家人可由淨人幫忙處理
http://tripitaka.cbeta.org/N03n0002_006
犍度第6卷
時,世尊以此因緣說法,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許五種牛乳,即:乳、酪、生酥、熟酥
、醍醐也。諸比丘!道路有曠野,乏水、乏食,無道路糧,不易往。 諸比丘!
許求道路糧,〔求〕需米者米、需菽者菽、需豆者豆、需鹽者鹽、需糖者糖、需油者油、
需醍醐者醍醐。諸比丘!有具信心、具淨心眾人,彼等以黃金授與相應者,言:『以此施
與相應尊者。』諸比丘!以此若得相應者,許受之。諸比丘!但以任何方便亦不得受金、
銀。此我言也。」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8_008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
若比丘自手捉金銀、若錢,教人捉、若置地受,尼薩耆波逸提。此應捨,是中捨者,若彼
有信樂守園人、若優婆塞,當語言:「此是我所不應,汝當知之。」若彼人取還與比丘者
,比丘當為彼人物故受,勅淨人使掌之。若得淨衣鉢針筒、尼師檀,應持貿易受持之。若
彼優婆塞取已,與比丘淨衣鉢、若尼師檀、若針筒,應取持之。若彼取已不還者,令餘比
丘語言:「佛有教,為淨故與汝,應還彼比丘物。」若餘比丘語:「不還。」者,當自往
語言:「佛有教,為淨故與汝,汝今可與僧、與塔、與和上、與同和上、與阿闍梨、與同
阿闍梨、與諸親舊知識、若還本主。何以故?不欲使失彼信施故。」若不語彼人知是看是
者,突吉羅。
釋迦牟尼佛規定出家人不管任何理由都不能接受金錢。
釋迦牟尼佛預言耶舍迦蘭陀子、目犍連子帝須、那先會開示佛教正法律打擊假佛教
http://tripitaka.cbeta.org/N63n0031_001
彌蘭王問經第1卷
序言
我般涅槃之時,聖迦葉憶念老年出家者須跋陀之暴言,而行法之合誦,淨化佛語。
由此更經百年,耶舍迦蘭陀子破跋耆子比丘等,為第二合誦。
由此更經二百十八年,目犍連子帝須破諸異派,為第三合誦。
次名大摩哂陀之比丘於銅鍱洲,住立我教。
然,更由正等覺者般涅槃經五百年,有名彌蘭王,
志求全閻浮提中依自己之智力而起微妙之諸問,沙門婆羅門依微妙之問而破時,
有一名那先比丘,破王之說,以種種之譬喻令感歎,不曇其教,
至五千年之後,令其教堅固住立。」
佛入滅一百年後跋耆族大眾部惡比丘實行宣揚違背佛教的「十事」:
「十事」最重要的一條是:
金銀淨:允許比丘接受金、銀、錢。
第二次結集以耶舍迦蘭陀子尊者為首的七百阿羅漢長老共同認證出家人收錢是邪法邪律
http://tripitaka.cbeta.org/N04n0002_022
犍度第22卷
第十二 七百〔結集〕犍度
「大德!金銀,淨耶?」「友!不淨也。」「於何處受禁耶?」「於王舍城。於經分別。
」「犯何〔罪〕耶?」「受金銀之波逸提也。」「諸大德!請聽我言!僧伽於此處決定第
十事……下第十籌。」
「諸大德!請聽我言!僧伽決定此十事故,此事為邪法邪律而離師教。」
為了維護釋迦牟尼佛正法律
以耶舍迦蘭陀子尊者為首的七百阿羅漢長老舉行第二次結集
判定出家人接受金錢是邪法邪律。
http://tripitaka.cbeta.org/N65n0032_005
島王統史 第5卷
由上座等所放逐惡比丘跋耆子等,得其他之支持,向眾多之人說非法。(三〇)集合一萬
人進行結集法。所以此法之結集,稱為大合誦。(三一)
此大合誦之比丘等是決定違背〔正法〕之教〔法〕,破壞根本之輯錄而作其他之輯錄。(
三二)
第二次結集後跋耆族惡比丘不但不懺悔反省自己惡行
反而自己另外搞出不倫不類的「大眾部」一萬人大結集竄改佛教教義,
佛教從此分裂成堅持不修改任何佛教戒律和教義的「上座部」
以及竄改佛教戒律和教義的「大眾部」。
大乘和密乘的出家人就是大眾部的徒子徒孫,
所以大乘和密乘的出家人沒有守釋迦牟尼佛規定的不捉金錢戒,
不過上座部佛教的出家人還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戒律不接觸金錢,
想捐錢給上座部佛教的出家人得按照釋迦牟尼佛規定的戒律交給淨人處理。
至於佛教出家人為什麼不工作賺錢?
現在的社會是專業分工的社會,
你要吃飯會自己去種田嗎?
同樣的道理既然有信徒願意供養出家人,
出家人只需要專心修行研究佛教教義就好了自然不會浪費時間去工作賺錢,
出家人除了專心守出家戒修四念處外還必須解答其他人關於佛教教義的問題。
近代有人抄了佛教的四念處禪修然後加上其他不是佛教的概念
變成正念減壓法(MBSR)和正念認知治療(MBCT),
很多醫院都在推行正念減壓法(MBSR)和正念認知治療(MBCT),
外面的正念減壓法(MBSR)和正念認知治療(MBCT)課程
一次可能要台幣幾千塊到幾萬塊,
不過佛教的四念處禪修更有效而且免費不收錢。
有些人可能以為佛教的活動不值錢,
不過只要有人願意花錢支持佛教活動佛教的活動還是值錢。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是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阿羅漢也是假佛教大乘經典的剋星,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和其傳人是現代世界上難得的善知識,
想要學習釋迦牟尼所傳正法律的人應該把握機會學習馬哈希四念處禪法。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四念處禪法資訊
https://mbscnn.org/NewsList.aspx MBSC網站
https://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帝釋所問經講記》77頁拆穿假佛法大乘的騙局。
馬哈希尊者《毗婆舍那講記(含法的醫療)》說明如何修四念處增加智慧斷除所有煩惱。
https://www.facebook.com/MBSC.org/ MBSC臉書
https://santi4u.blogspot.com/ PTMC有台北分部 彰化分部
https://www.facebook.com/minshantemple/ 明善寺 - MBSC國姓禪修中心
https://www.slideshare.net/ssuser8af767/ss-56227770
《正念禪修方法》簡短說明如何修馬哈希四念處禪法。
http://www.nanchuanfofa.com/ 四念處內觀禪法
http://www.houstonmeditationc.com/?q=zh-hant/node/5 禪修資源
http://www.houstonmeditationc.com/?q=zh-hant/node/76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在《具戒經講記》開示拆穿假佛教大乘經典的騙局:
上座部佛教大越法師放棄漢傳佛教僧團長老身分跟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接班人出家
https://imgur.com/KEQaQt8
上座部佛教大越法師照片
https://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71
上座部佛教大越法師曾經在漢傳佛教出家二十幾年,
大越法師去緬甸跟上座部佛教班迪達學馬哈希四念處禪法後智慧增加想通大乘不是正法,
後來大越法師下定決心放棄漢傳佛教僧團長老身分跟馬哈希尊者接班人班迪達尊者出家。
只要「大乘」信徒能夠了解大越法師的親身經驗,
自然就不用再浪費生命迷信假佛教大乘經典。
https://www.facebook.com/bduses/posts/1681897315287647
上面網頁是前幾年上座部佛教短期出家禪修營海報
https://youtu.be/x7GMle0U6Kc
https://youtu.be/CFgtA-28xQk
上面網頁是之前上座部佛教短期出家禪修營影片
在上座部佛教短期出家禪修營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修四念處,
坐禪一小時然後行禪一小時,
此外他們會在南投國姓鄉明善寺附近拖缽乞食,
他們會依照釋迦牟尼佛規定的戒律不接觸金錢,
要捐錢給他們得由依照釋迦牟尼佛規定的戒律交由淨人處理,
如果想了解什麼時候會辦上座部佛教短期出家詳見下面網頁:
https://mbscnn.org/NewsList.aspx
https://www.facebook.com/minshantemple/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才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 大乘是假菩薩道
https://dhammarain.github.io/books/sou/sou-all.htm
為了說明真正的菩薩成佛之道拆穿「大乘假菩薩道」的「騙局」,
明昆長老特別把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和注釋中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整理成《南傳菩薩道》,
要了解真正的菩薩成佛之道必須熟悉《南傳菩薩道》。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