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是有脈絡的
一開始
台灣想轉型
狂設大學 想把人力往高素質方向發展
技職體系不被重視 社會氛圍還會看不起唸技職的人
像之前有個漁二代找不到老婆 說台女就是看不起做養殖
但結果呢
台灣產業轉型徹底失敗(投資都被掏空掉了)
人們對投資產業信心持續低落
資金於是往房地產去
而政府為了掩蓋其無能 也放任這個現象
畢竟房地產一轉手就是好幾個億的GDP
用來美化帳面是最好的
時間飛逝 當越來越多人的資金陷在其中
這個泡泡已經吹的太大了 一旦破掉就是動搖國本的問題
日本的硬著陸已經表演給我們看過了
而我們政府可沒那個種 敢當那個背負十字架的人
於是繼續飲鴆止渴 能撐多久算多久
當資金在房地產 產業缺乏資金 當然也不會有太好的工作機會
台灣本土充斥著一堆大學生 碩士生 博士生
結果這些人找不到和他們相對應的工作
然而 只有低階工作永遠有需求且不會消失
這些工作對已經唸那麼高學歷的人來說 根本就不會去考慮
因此 失業 缺工 這兩者同時在進行著
美麗的GDP數字下 是血淋淋且醜陋的現實
少子化就是那顆浮出來的膿頭
未來 我們這代的人 還想說有退休這回事嗎?
你有錢有房也沒有用
因為 已經沒有下一代來產出勞力和財貨這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了
但是
這個政府為了要補這個洞
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國外引入低階勞動力
就像當初德國引入伊斯蘭難民一樣
讓這些低階勞動力在台灣大量生小孩
這樣一來 又可以緩一口氣了
政府這些飲鴆止渴的行為還可以多活一段時間
當時光飛逝的未來
強勢外來種越生越多
弱勢本土種越生越少
人口結構數量逆轉的那一刻將會到來
那時
所謂的"台灣人"的後代
就會像今日的原住民一樣 占據不到太大的發言權
而規則的制定 將會朝向人數多的外來族群有利
天平一旦稍微傾斜 那麼那個"勢"就不會改變而持續加速
當初德國激進團體排斥伊斯蘭就是基於這個原理
不過 要發生這些事情 少說也要30年以上了
這些對短視的政府而言 和担心太陽系毀滅差不多
可以繼續飲鴆止渴 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
對於沒有後代的人們 在八卦版上的你我而言
其實也不用擔心
權力結構改變造成"台灣人"的權力旁落 那已經是後面的人的問題了
有後代的人才要去擔心
沒有後代的人要擔心的是
你將來老了 是否有足夠的勞貨生產 來支撐你所擁有的金融工具(錢 土地 股票)的價值
不然老了沒有能力謀生了 有錢也沒有用 真的不如去死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