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大愛新聞
2.記者署名: 謝昀珊、李建寬
3.完整新聞標題: 缺電危機如何解決 2050淨零碳排行不行?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youtu.be/Q-a_UY9_sHc
2021-12-20 19:39:09 大愛新聞記者 採訪撰稿 謝昀珊 攝影剪輯 李建寬
蔡英文總統在今年4/22宣示,台灣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等於要跟上全球趨勢,
29年的期限開始倒數計時,不過要各大產業不排碳根本不可能,
因此針對國內能源現況,工研院研發出了 氫能發電、以及釩液流電池系統,
幫助企業把製程中的廢棄物重新再利用,產生新能源同時,也減少環境汙染,
以此中和掉碳足跡。
==
面對全球暖化台灣力拼2050淨零碳排,但國際能源總署發現,至少未來30年人類還是
無法捨棄化石燃料,除了投入太陽能、風力及水力等綠色能源,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 萬皓鵬:「台灣一年的排碳大概將近2.7億噸二氧化碳,我們能夠
做的從這個產業面,他去採取這個低碳的燃料,或者是再生能源的多利用,讓電力能夠
產生排碳量能夠降低。」
https://i.imgur.com/DQAPeUo.png
工研院氫能與燃料電池技化經理 李鈞函:「這是一台氫燃料電池的發電系統,透過這個
氫氣幫浦,就可以將我們的氫氣打進去燃料電池裡面,另外空氣幫浦也是將周遭的空氣,
然後打進去燃料電池,然後它氫氣與氧氣結合之後,它就會產生電還有水。」
https://i.imgur.com/HZqWzmO.png
https://i.imgur.com/k3aU3Dd.png
科技業或工業生產過程,大約會產生50%的氫氣,為了環境安全會把餘氫添加天然氣燒掉
,反而又產生二氧化碳,工研院研發出氫燃料電池系統,把餘氫循環再利用解決汙染問題
。
工研院氫能與燃料電池技化經理 李鈞函:「(氫燃料電池系統)它是只要有氫氣和空氣的
結合之後,它只會產生電跟水,所以它是完全零碳排放的,納電力就可以供它的工廠的
電力使用,那它的熱呢還可以變成供應這個工廠的熱水使用。」
https://i.imgur.com/C4EcW6X.png
氫能發電堪稱未來的新石油,預估每年能夠減少10萬噸的碳排放,尤其台灣是半導體大國
,最終希望能技轉給企業發揮大用。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 萬皓鵬:「預估大概在明年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樣的系統搬到
半導體廠裡面去做驗證,就可以把這些原來浪費的物質,我們重新拉回到這個能源領域
來代替它使用的電力。」
除了循環利用,如何留住能源也是當前重點,因為台灣98%能源都仰賴進口,政府要求
2025年再生能源要達到20%的發電量,但再生能源面臨間歇性的問題,工研院為此研發
一套全釩液流電池系統,就能把太陽光電或風力發電儲存起來。
工研院儲能系統研究室總監 楊昌中:「液流電池中,我們需要2個儲存槽,一個儲存
正極電解液,另一個儲存負極電解液,我們需要反應的時候,必須要把這個電解液用
幫浦跟管閥的方式,輸送到上方的電池電堆去做充電或放電的電化學反應。」
https://i.imgur.com/C5FgS5g.png
https://i.imgur.com/LmWHbBp.png
從石化業每年產生約3000公噸的廢觸媒當中,可以回收360公噸的釩金屬,把五氧化二釩
電解溶解在硫酸中製成電解液,因為含水的特性,比起鋰電池還要穩定安全不易燃、
壽命也更長。
https://i.imgur.com/s55g5Xv.png
https://i.imgur.com/xURAhma.png
工研院儲能系統研究室總監 楊昌中:「鋰電池一般都是提供1個小時之內的、
短時間的調頻(備轉)輔助服務。目前來講液流電池就是一種能夠提供長時間儲能,
最好的一種手段。在國際上已經開始在開發10個小時(調頻備轉),我們在沙崙特別開發
這套系統,是能夠提供5個小時的放電需求,電池可以做連續地充放電使用達2萬次」
各大產業非常著急要找到減碳方式,因為歐盟最快2026年就會正式實施碳邊境稅,
全球前2000大上市公司已經有20%的企業承諾淨零碳排,包括Google和Apple紛紛要求
所有供應鏈也必須做到,工研院站在創新研發的角色,分享更多技術,攜手國內企業
突破難關。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daai.tv/news/535649
https://daaimobile.com/news/61c0906f4f661400094b6ce4
6.備註:
地點 台南市歸仁區 沙崙綠能科技園區 工業研究院
近期不同媒體的相關報導
TVBS 未來能源大國「產氫不產油」 台灣氫氣發電挑戰多 |十點不一樣20211207
看來目前不只是天然氣燃氣發電...
未來似乎打算用氫氣當作能源之一,台灣學日本走氫氣的路...
是核能核災恐怖,還是氫氣大爆炸比較恐怖...蔡英文的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