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XXXGGYY ((4X鮑))》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ETtoday
: 2.記者署名:
: 黃宥寧
: 3.完整新聞標題:
: 快訊/黃士修為3倍券槓台大生 「不用功讀書小笨蛋 ♡」判決出爐
: 4.完整新聞內文:
: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士修,去年在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臉書分享三倍券使用方式
: ,與台灣大學經濟系林姓學生有歧見,林留「請問9月花跟12月花對於經濟的貢獻差別在哪
: ?」,黃tag林並回「小笨蛋」等,林感受辱提告。法院審理時,黃稱「小笨蛋」是言情小
: 說親暱稱呼,並無貶損林的人格。士林地院審理後,認黃在公共議題上的言論為合理評論,
: 宣判無罪。
1.9月花跟12月花對經濟貢獻差別?
黃講的因為乘數效果需要時間,所以9月比12月的乘數效果好
似有些疑義,因為假設後續創造的消費量是一樣的,那效果應該一樣
除非乘數效果是全部只計入使用三倍券的消費,那當然9月比較好,但應該不是這樣計
如果跟時間等待無關,看的是哪個時間點的替代效果較低,才是比較乘數效果的重點
9月雖然接近政府大宣傳、商家提出優惠的熱門時段
但也是學生剛開學、部分民間企業政府機關正忙時段
12月雖然政府宣傳、商家優惠力度相對弱,但也跟到一波節慶行情
這之間各種效應創造的替代效果程度,很難說得準
應該也沒學者敢肯定講,哪幾個月替代效果較低,都只是理論邏輯上
簡單說都是打打嘴砲而已,實際上人真的都像經濟學說的那麼理性嗎?
2.到底怎樣會成立公然污辱?
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所稱「侮辱」者,係以言語、舉動或其他方式,對人為抽象的、
籠統性侮弄辱罵而言,至刑法第310條誹謗罪稱「誹謗」者,則係以具體指摘或傳述足以
毀壞他人名譽之事而言,二者應有所分別,且刑法第311條係關於事實之「意見表達」或
「評論」,就誹謗罪特設之阻卻違法事由,然於公然侮辱行為,並無適用餘地(最高法院
109年度台上字第3101號判決意旨參照)
檢察官想避開311條阻卻違法事由,而只告公然污辱,但現在法官多還是講主觀犯意的
也就是罵出來的字眼,能不能透過前後話去解釋,你不是主觀"單純只想"公然污辱
所以吵歸吵,突然罵一句幹你娘機掰、破麻、娘砲
這種無法連結前後脈絡,用詞又抽象籠統、充滿特定歧視,那不用判就知道有罪
笨蛋、白癡、蠢貨,這種相對中性的詞
若可連結前後脈絡,就可算是含有一定評論,或頂多就不雅或情緒性字眼
所以重點是"用詞中性"、"有前後脈絡"
這從近年幾個最高法院判決就很明顯了
我不是法律系,但判決書隨便查查就知道的事
老實說我很不喜歡被告在檯面上的為人處事
但一個台大法畢業提不出東西討論,也不查好資料就告人
實在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