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

作者: purue (purue)   2022-01-06 18:52:31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斤喊價上千元、陷瀕危困境
報導者
文/阮珮慈
以海為生的澎湖居民,不但供奉台灣最古老的天后宮,還擁有「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
特有種章魚。然而,特有種的光環卻保不住澎湖章魚的生機。
澎湖章魚味道鮮美、價格昂貴,長年來深受饕客和漁民的喜愛。即便澎湖縣政府早已禁止在
繁殖期捕獵澎湖章魚,但其誘人的售價,仍舊對漁民有著「致命」吸引力,加上天災不斷,
棲地遭到破壞,讓澎湖章魚漸漸成為瀕危物種,如何存續已成為政府和漁民的重大挑戰。
滿布大小陳年刀傷、燒燙傷疤痕的雙手,不斷撥弄濾水盆中的澎湖特有種章魚(以下簡稱澎
湖章魚),那是經年累月在廚房磨練的熟稔技巧。直至章魚腳「虯」起來,黏液也去除後,
再用清水洗淨。大火爆薑,轉中火,將擁有滿滿「大膏」(蟹膏)的頭部下鍋,用湯匙如同
撫摸嬰兒那脆弱又迷人的頭般,輕撫拌炒,避免破壞其美味。接著下章魚腳,稍加用力翻炒
後,轉大火,加入米酒、蒜苗和黑糖調味,一道不需任何鹽和味精的新鮮炒澎湖章魚,起鍋

澎湖附近有許多章魚,除了2006年登上國際期刊的特有種章魚獨佔「澎湖章魚」名稱,其他
統統都以俗名稱之,像是石拒、爛腳仔、土婆。澎湖章魚性喜食蝦蟹,其中,光手滑面蟹(
俗稱「大狗仔」)的繁殖期與之不謀而合,原是為了綿延後嗣準備的蟹膏殘存在澎湖章魚消
化道中,被漁民和餐廳攔截,以「大膏精華」(蟹膏)為號召,使饕客趨之若鶩。
媽祖賜予的「外快」:為補貼家用,暗夜濃霧中涉險獵澎湖章魚
澎湖在地長者受訪時說,1971年左右,澎湖章魚一斤的價格是10元,老練的婦女一天可以挖
到50斤。趁退潮的時候,背上新鮮的漁獲,花費大半天到達馬公,或把澎湖章魚送至附近餐
廳和市場,就可以換取500元的報酬。當時普通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200元左右,捕澎湖章
魚是在地人重要的外快,更有許多人終年在潮間帶捕獵各種漁獲為生。
每年元宵節(農曆1月15日)到媽祖生(農曆3月23日)是澎湖章魚現蹤的時節,他們因此被
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章魚喜歡棲息在珊瑚淺坪、珊瑚環礁、碎珊瑚附近底下,並
在洞穴周圍打四個洞,方便溜出覓食或逃跑。擅長抓捕澎湖章魚的長輩說,附近有「黑沙」
和蟹類殘骸的洞,十有八九就是澎湖章魚的藏匿處。只要快、狠、準地用類似小鋤頭或一勾
三叉的漁具搗毀四個洞,阻斷其逃生路線,就可以徒手捕獲澎湖章魚。
因為現蹤時節恰逢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澎湖特有種章魚被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圖
片提供/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前主任蔡萬生
以海為生的澎湖居民,不但供奉台灣最古老的天后宮,還擁有「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
特有種章魚。然而,特有種的光環卻保不住澎湖章魚的生機。
澎湖章魚味道鮮美、價格昂貴,長年來深受饕客和漁民的喜愛。即便澎湖縣政府早已禁止在
繁殖期捕獵澎湖章魚,但其誘人的售價,仍舊對漁民有著「致命」吸引力,加上天災不斷,
棲地遭到破壞,讓澎湖章魚漸漸成為瀕危物種,如何存續已成為政府和漁民的重大挑戰。
滿布大小陳年刀傷、燒燙傷疤痕的雙手,不斷撥弄濾水盆中的澎湖特有種章魚(以下簡稱澎
湖章魚),那是經年累月在廚房磨練的熟稔技巧。直至章魚腳「虯」起來,黏液也去除後,
再用清水洗淨。大火爆薑,轉中火,將擁有滿滿「大膏」(蟹膏)的頭部下鍋,用湯匙如同
撫摸嬰兒那脆弱又迷人的頭般,輕撫拌炒,避免破壞其美味。接著下章魚腳,稍加用力翻炒
後,轉大火,加入米酒、蒜苗和黑糖調味,一道不需任何鹽和味精的新鮮炒澎湖章魚,起鍋

澎湖附近有許多章魚,除了2006年登上國際期刊的特有種章魚獨佔「澎湖章魚」名稱,其他
統統都以俗名稱之,像是石拒、爛腳仔、土婆。澎湖章魚性喜食蝦蟹,其中,光手滑面蟹(
俗稱「大狗仔」)的繁殖期與之不謀而合,原是為了綿延後嗣準備的蟹膏殘存在澎湖章魚消
化道中,被漁民和餐廳攔截,以「大膏精華」(蟹膏)為號召,使饕客趨之若鶩。
媽祖賜予的「外快」:為補貼家用,暗夜濃霧中涉險獵澎湖章魚
澎湖在地長者受訪時說,1971年左右,澎湖章魚一斤的價格是10元,老練的婦女一天可以挖
到50斤。趁退潮的時候,背上新鮮的漁獲,花費大半天到達馬公,或把澎湖章魚送至附近餐
廳和市場,就可以換取500元的報酬。當時普通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200元左右,捕澎湖章
魚是在地人重要的外快,更有許多人終年在潮間帶捕獵各種漁獲為生。
每年元宵節(農曆1月15日)到媽祖生(農曆3月23日)是澎湖章魚現蹤的時節,他們因此被
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章魚喜歡棲息在珊瑚淺坪、珊瑚環礁、碎珊瑚附近底下,並
在洞穴周圍打四個洞,方便溜出覓食或逃跑。擅長抓捕澎湖章魚的長輩說,附近有「黑沙」
和蟹類殘骸的洞,十有八九就是澎湖章魚的藏匿處。只要快、狠、準地用類似小鋤頭或一勾
三叉的漁具搗毀四個洞,阻斷其逃生路線,就可以徒手捕獲澎湖章魚。
夜晚是澎湖章魚最活躍的時機,入夜的潮間帶充滿人煙,探照燈的光芒匯聚彷若白晝。在電
池還沒問世的年代,探照燈要連結笨重的電瓶才能使用,「電瓶不能碰水,如果走到比較深
的地方,或是漲潮的時候,就把探照燈舉起來頂在頭上繼續抓!」現年52歲的在地漁民許天
霖形容那樣的情景非常狂熱。電池問世後,一個不到10元夜市買來的探照燈取而代之,成為
尋找獵物的好幫手。
阿兵哥也加入這場盛事,許天霖就曾經介紹國軍弟兄一同賺外快,「那時候潮間帶快要1、2
00人,好像軍隊一樣!」
澎湖章魚喜歡在退潮快到底,即將漲潮時出現,又特愛霧氣,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危險的時刻
。「幾乎每年都會死一個,去年(2020)沒有而已!」漁旺釣具行的老闆陳凱翔,如此形容
捕捉澎湖章魚有其危險性。
由於澎湖章魚承載改善家庭經濟條件的重要使命,即便是寒冷時節,獵捕人仍穿上防寒的青
蛙裝捕捉澎湖章魚。潮池附近雖有鹿角珊瑚群作為天然的生物警示線,但人們的眼中只有即
將到手的海鮮,若不慎下墜,軀體被大海承接,與吐納的日常就此別過。
陳凱翔形容,若海水從上方灌入青蛙裝,全身會像被黏住一樣無法掙脫,隨著水的重量不斷
下沉,一點辦法都沒有。因此他自2020年起改穿潛水裝,盡力避免危險。
他也曾多次遇到大霧。有次在潮間帶作業時,海上沒起霧,岸上卻起霧了,他只能依循對於
潮間帶生物的了解,用腳下的觸覺判斷所在位置,所幸安全走回岸邊,但偏離預計上岸地足
足50公尺。談起為什麼經驗老道如他也沒即時發現起霧?餘悸猶存的陳凱翔只說,因為太專
心了、專心於討生活。
韋恩颱風過境澎湖,珊瑚被掃平、章魚數量銳減
近10年來,這樣的生計卻漸漸無以為繼。1986年韋恩颱風來襲,自南海進入台灣海峽,澎湖
首當其衝。不僅漁船翻覆、農作物損害,澎湖與離島地區的交通也全數中斷。但災情沒有就
此結束,韋恩自中部登陸後引發海水倒灌,又南下穿過墾丁半島,後逐漸轉弱為熱帶性低氣
壓,竟又在南海轉變回颱風,二度朝台灣襲來。在巴士海峽悠悠逗留一圈,再次重創澎湖後
,才終於從越南北部進入中南半島消散。
澎湖人員傷亡慘重,自然生態也歷經浩劫。嬌弱的珊瑚禁不起過大的風浪。「澎澎灘」──
這個古地圖不曾出現的灘島,橫空出現在員貝嶼與鳥嶼之間。一側是細沙,一側是珊瑚礁石
;珊瑚墳場鋪就的天堂路也同時現蹤,經過包裝倒成為網美景點。87歲的漁民宋柏壎形容,
韋恩颱風前,到處都是珊瑚,抓魚還要挑比較沒有珊瑚的地方踩;韋恩颱風後「整片平的像
運動埕!」感嘆過往的生機不復存在。
韋恩對於珊瑚生態的重創,影響魚蝦貝類的生存,也影響以蝦蟹為食,喜好居住於珊瑚礁附
近的澎湖章魚。事過沒有境遷,35載過去,颱風歲年不歇的侵擾依舊,像房子一樣大片的珊
瑚、豐富的海底地形和蓬勃的生態卻都回不來了。
從毒魚到「夜照章魚」的人為破懷
贊助
因為現蹤時節恰逢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澎湖特有種章魚被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圖
片提供/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前主任蔡萬生)
以海為生的澎湖居民,不但供奉台灣最古老的天后宮,還擁有「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
特有種章魚。然而,特有種的光環卻保不住澎湖章魚的生機。
澎湖章魚味道鮮美、價格昂貴,長年來深受饕客和漁民的喜愛。即便澎湖縣政府早已禁止在
繁殖期捕獵澎湖章魚,但其誘人的售價,仍舊對漁民有著「致命」吸引力,加上天災不斷,
棲地遭到破壞,讓澎湖章魚漸漸成為瀕危物種,如何存續已成為政府和漁民的重大挑戰。
滿布大小陳年刀傷、燒燙傷疤痕的雙手,不斷撥弄濾水盆中的澎湖特有種章魚(以下簡稱澎
湖章魚),那是經年累月在廚房磨練的熟稔技巧。直至章魚腳「虯」起來,黏液也去除後,
再用清水洗淨。大火爆薑,轉中火,將擁有滿滿「大膏」(蟹膏)的頭部下鍋,用湯匙如同
撫摸嬰兒那脆弱又迷人的頭般,輕撫拌炒,避免破壞其美味。接著下章魚腳,稍加用力翻炒
後,轉大火,加入米酒、蒜苗和黑糖調味,一道不需任何鹽和味精的新鮮炒澎湖章魚,起鍋

澎湖附近有許多章魚,除了2006年登上國際期刊的特有種章魚獨佔「澎湖章魚」名稱,其他
統統都以俗名稱之,像是石拒、爛腳仔、土婆。澎湖章魚性喜食蝦蟹,其中,光手滑面蟹(
俗稱「大狗仔」)的繁殖期與之不謀而合,原是為了綿延後嗣準備的蟹膏殘存在澎湖章魚消
化道中,被漁民和餐廳攔截,以「大膏精華」(蟹膏)為號召,使饕客趨之若鶩。
媽祖賜予的「外快」:為補貼家用,暗夜濃霧中涉險獵澎湖章魚
澎湖在地長者受訪時說,1971年左右,澎湖章魚一斤的價格是10元,老練的婦女一天可以挖
到50斤。趁退潮的時候,背上新鮮的漁獲,花費大半天到達馬公,或把澎湖章魚送至附近餐
廳和市場,就可以換取500元的報酬。當時普通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200元左右,捕澎湖章
魚是在地人重要的外快,更有許多人終年在潮間帶捕獵各種漁獲為生。
每年元宵節(農曆1月15日)到媽祖生(農曆3月23日)是澎湖章魚現蹤的時節,他們因此被
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章魚喜歡棲息在珊瑚淺坪、珊瑚環礁、碎珊瑚附近底下,並
在洞穴周圍打四個洞,方便溜出覓食或逃跑。擅長抓捕澎湖章魚的長輩說,附近有「黑沙」
和蟹類殘骸的洞,十有八九就是澎湖章魚的藏匿處。只要快、狠、準地用類似小鋤頭或一勾
三叉的漁具搗毀四個洞,阻斷其逃生路線,就可以徒手捕獲澎湖章魚。
夜晚是澎湖章魚最活躍的時機,入夜的潮間帶充滿人煙,探照燈的光芒匯聚彷若白晝。在電
池還沒問世的年代,探照燈要連結笨重的電瓶才能使用,「電瓶不能碰水,如果走到比較深
的地方,或是漲潮的時候,就把探照燈舉起來頂在頭上繼續抓!」現年52歲的在地漁民許天
霖形容那樣的情景非常狂熱。電池問世後,一個不到10元夜市買來的探照燈取而代之,成為
尋找獵物的好幫手。
澎湖章魚在夜間較為活躍,捕獵者遂戴上探照燈作陪。(圖/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 研究中心
前主任蔡萬生提供)
阿兵哥也加入這場盛事,許天霖就曾經介紹國軍弟兄一同賺外快,「那時候潮間帶快要1、2
00人,好像軍隊一樣!」
澎湖章魚喜歡在退潮快到底,即將漲潮時出現,又特愛霧氣,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危險的時刻
。「幾乎每年都會死一個,去年(2020)沒有而已!」漁旺釣具行的老闆陳凱翔,如此形容
捕捉澎湖章魚有其危險性。
由於澎湖章魚承載改善家庭經濟條件的重要使命,即便是寒冷時節,獵捕人仍穿上防寒的青
蛙裝捕捉澎湖章魚。潮池附近雖有鹿角珊瑚群作為天然的生物警示線,但人們的眼中只有即
將到手的海鮮,若不慎下墜,軀體被大海承接,與吐納的日常就此別過。
陳凱翔形容,若海水從上方灌入青蛙裝,全身會像被黏住一樣無法掙脫,隨著水的重量不斷
下沉,一點辦法都沒有。因此他自2020年起改穿潛水裝,盡力避免危險。
他也曾多次遇到大霧。有次在潮間帶作業時,海上沒起霧,岸上卻起霧了,他只能依循對於
潮間帶生物的了解,用腳下的觸覺判斷所在位置,所幸安全走回岸邊,但偏離預計上岸地足
足50公尺。談起為什麼經驗老道如他也沒即時發現起霧?餘悸猶存的陳凱翔只說,因為太專
心了、專心於討生活。
韋恩颱風過境澎湖,珊瑚被掃平、章魚數量銳減
近10年來,這樣的生計卻漸漸無以為繼。1986年韋恩颱風來襲,自南海進入台灣海峽,澎湖
首當其衝。不僅漁船翻覆、農作物損害,澎湖與離島地區的交通也全數中斷。但災情沒有就
此結束,韋恩自中部登陸後引發海水倒灌,又南下穿過墾丁半島,後逐漸轉弱為熱帶性低氣
壓,竟又在南海轉變回颱風,二度朝台灣襲來。在巴士海峽悠悠逗留一圈,再次重創澎湖後
,才終於從越南北部進入中南半島消散。
澎湖人員傷亡慘重,自然生態也歷經浩劫。嬌弱的珊瑚禁不起過大的風浪。「澎澎灘」──
這個古地圖不曾出現的灘島,橫空出現在員貝嶼與鳥嶼之間。一側是細沙,一側是珊瑚礁石
;珊瑚墳場鋪就的天堂路也同時現蹤,經過包裝倒成為網美景點。87歲的漁民宋柏壎形容,
韋恩颱風前,到處都是珊瑚,抓魚還要挑比較沒有珊瑚的地方踩;韋恩颱風後「整片平的像
運動埕!」感嘆過往的生機不復存在。
韋恩對於珊瑚生態的重創,影響魚蝦貝類的生存,也影響以蝦蟹為食,喜好居住於珊瑚礁附
近的澎湖章魚。事過沒有境遷,35載過去,颱風歲年不歇的侵擾依舊,像房子一樣大片的珊
瑚、豐富的海底地形和蓬勃的生態卻都回不來了。
從毒魚到「夜照章魚」的人為破懷
澎湖曾有毒魚傳統,將草藥施灑於潮池或洞穴中,待魚蝦貝類受不了竄出時再一舉擒獲。日
本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伊能嘉矩於明治33年(1900年)訪問澎湖時,曾記錄當時白沙地區中
屯鄉的鄉約,第一條就規定「約海面魚蝦不許用藥毒害」。彼時的草藥雖能毒魚,對生態的
影響其實不大。不過草藥毒魚的老方法在1970年代末期「進化」,不肖漁民將氰化鉀偷偷夾
帶於雨鞋中,毒物遇水溶解後導致底棲於珊瑚礁的章魚缺氧竄出,帶來收穫也造成破壞。
毒魚案件族繁不及備載,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還有少數零星案例,好不容易歸於平靜,觀光
客卻進來了。觀光客帶來的生態破壞,像是一劑緩慢的、包裹糖衣的新型毒藥。澎湖當地的
觀光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海上休閒娛樂活動也不甘示弱地發展,「夜照章魚」(註)被
妝點成具澎湖潮間帶文化特色的行程,觀光客當然不容錯過。
如此,韋恩颱風後尚未復育的珊瑚,被漁民棄置的魚網與海浪拉扯導致斷裂,被化學防曬藥
劑毒害,也被大批觀光客「不小心踩碎」,潮間帶的環境愈來愈不適合澎湖章魚生存。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漁政管理科長張宏安受訪時指出,以往一年動輒捕獵100至200隻的澎湖章
魚,由於連年颱風造成環境破壞,以及人為建設和觀光干擾,近幾年平均僅剩40隻不到。
The Reporter Logo
贊助
訂閱
讀者投稿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斤喊價上千元、陷瀕危困境
因為現蹤時節恰逢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澎湖特有種章魚被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圖
片提供/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前主任蔡萬生)
環境.教育
2022/1/6
文/阮珮慈(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應屆畢業生)
以海為生的澎湖居民,不但供奉台灣最古老的天后宮,還擁有「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
特有種章魚。然而,特有種的光環卻保不住澎湖章魚的生機。
澎湖章魚味道鮮美、價格昂貴,長年來深受饕客和漁民的喜愛。即便澎湖縣政府早已禁止在
繁殖期捕獵澎湖章魚,但其誘人的售價,仍舊對漁民有著「致命」吸引力,加上天災不斷,
棲地遭到破壞,讓澎湖章魚漸漸成為瀕危物種,如何存續已成為政府和漁民的重大挑戰。
滿布大小陳年刀傷、燒燙傷疤痕的雙手,不斷撥弄濾水盆中的澎湖特有種章魚(以下簡稱澎
湖章魚),那是經年累月在廚房磨練的熟稔技巧。直至章魚腳「虯」起來,黏液也去除後,
再用清水洗淨。大火爆薑,轉中火,將擁有滿滿「大膏」(蟹膏)的頭部下鍋,用湯匙如同
撫摸嬰兒那脆弱又迷人的頭般,輕撫拌炒,避免破壞其美味。接著下章魚腳,稍加用力翻炒
後,轉大火,加入米酒、蒜苗和黑糖調味,一道不需任何鹽和味精的新鮮炒澎湖章魚,起鍋

澎湖附近有許多章魚,除了2006年登上國際期刊的特有種章魚獨佔「澎湖章魚」名稱,其他
統統都以俗名稱之,像是石拒、爛腳仔、土婆。澎湖章魚性喜食蝦蟹,其中,光手滑面蟹(
俗稱「大狗仔」)的繁殖期與之不謀而合,原是為了綿延後嗣準備的蟹膏殘存在澎湖章魚消
化道中,被漁民和餐廳攔截,以「大膏精華」(蟹膏)為號召,使饕客趨之若鶩。
媽祖賜予的「外快」:為補貼家用,暗夜濃霧中涉險獵澎湖章魚
澎湖在地長者受訪時說,1971年左右,澎湖章魚一斤的價格是10元,老練的婦女一天可以挖
到50斤。趁退潮的時候,背上新鮮的漁獲,花費大半天到達馬公,或把澎湖章魚送至附近餐
廳和市場,就可以換取500元的報酬。當時普通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200元左右,捕澎湖章
魚是在地人重要的外快,更有許多人終年在潮間帶捕獵各種漁獲為生。
每年元宵節(農曆1月15日)到媽祖生(農曆3月23日)是澎湖章魚現蹤的時節,他們因此被
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章魚喜歡棲息在珊瑚淺坪、珊瑚環礁、碎珊瑚附近底下,並
在洞穴周圍打四個洞,方便溜出覓食或逃跑。擅長抓捕澎湖章魚的長輩說,附近有「黑沙」
和蟹類殘骸的洞,十有八九就是澎湖章魚的藏匿處。只要快、狠、準地用類似小鋤頭或一勾
三叉的漁具搗毀四個洞,阻斷其逃生路線,就可以徒手捕獲澎湖章魚。
夜晚是澎湖章魚最活躍的時機,入夜的潮間帶充滿人煙,探照燈的光芒匯聚彷若白晝。在電
池還沒問世的年代,探照燈要連結笨重的電瓶才能使用,「電瓶不能碰水,如果走到比較深
的地方,或是漲潮的時候,就把探照燈舉起來頂在頭上繼續抓!」現年52歲的在地漁民許天
霖形容那樣的情景非常狂熱。電池問世後,一個不到10元夜市買來的探照燈取而代之,成為
尋找獵物的好幫手。
澎湖、章魚、商機、保育
澎湖章魚在夜間較為活躍,捕獵者遂戴上探照燈作陪。(圖/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 研究中心
前主任蔡萬生提供)
阿兵哥也加入這場盛事,許天霖就曾經介紹國軍弟兄一同賺外快,「那時候潮間帶快要1、2
00人,好像軍隊一樣!」
澎湖章魚喜歡在退潮快到底,即將漲潮時出現,又特愛霧氣,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危險的時刻
。「幾乎每年都會死一個,去年(2020)沒有而已!」漁旺釣具行的老闆陳凱翔,如此形容
捕捉澎湖章魚有其危險性。
由於澎湖章魚承載改善家庭經濟條件的重要使命,即便是寒冷時節,獵捕人仍穿上防寒的青
蛙裝捕捉澎湖章魚。潮池附近雖有鹿角珊瑚群作為天然的生物警示線,但人們的眼中只有即
將到手的海鮮,若不慎下墜,軀體被大海承接,與吐納的日常就此別過。
陳凱翔形容,若海水從上方灌入青蛙裝,全身會像被黏住一樣無法掙脫,隨著水的重量不斷
下沉,一點辦法都沒有。因此他自2020年起改穿潛水裝,盡力避免危險。
他也曾多次遇到大霧。有次在潮間帶作業時,海上沒起霧,岸上卻起霧了,他只能依循對於
潮間帶生物的了解,用腳下的觸覺判斷所在位置,所幸安全走回岸邊,但偏離預計上岸地足
足50公尺。談起為什麼經驗老道如他也沒即時發現起霧?餘悸猶存的陳凱翔只說,因為太專
心了、專心於討生活。
韋恩颱風過境澎湖,珊瑚被掃平、章魚數量銳減
近10年來,這樣的生計卻漸漸無以為繼。1986年韋恩颱風來襲,自南海進入台灣海峽,澎湖
首當其衝。不僅漁船翻覆、農作物損害,澎湖與離島地區的交通也全數中斷。但災情沒有就
此結束,韋恩自中部登陸後引發海水倒灌,又南下穿過墾丁半島,後逐漸轉弱為熱帶性低氣
壓,竟又在南海轉變回颱風,二度朝台灣襲來。在巴士海峽悠悠逗留一圈,再次重創澎湖後
,才終於從越南北部進入中南半島消散。
澎湖人員傷亡慘重,自然生態也歷經浩劫。嬌弱的珊瑚禁不起過大的風浪。「澎澎灘」──
這個古地圖不曾出現的灘島,橫空出現在員貝嶼與鳥嶼之間。一側是細沙,一側是珊瑚礁石
;珊瑚墳場鋪就的天堂路也同時現蹤,經過包裝倒成為網美景點。87歲的漁民宋柏壎形容,
韋恩颱風前,到處都是珊瑚,抓魚還要挑比較沒有珊瑚的地方踩;韋恩颱風後「整片平的像
運動埕!」感嘆過往的生機不復存在。
韋恩對於珊瑚生態的重創,影響魚蝦貝類的生存,也影響以蝦蟹為食,喜好居住於珊瑚礁附
近的澎湖章魚。事過沒有境遷,35載過去,颱風歲年不歇的侵擾依舊,像房子一樣大片的珊
瑚、豐富的海底地形和蓬勃的生態卻都回不來了。
從毒魚到「夜照章魚」的人為破懷
澎湖曾有毒魚傳統,將草藥施灑於潮池或洞穴中,待魚蝦貝類受不了竄出時再一舉擒獲。日
本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伊能嘉矩於明治33年(1900年)訪問澎湖時,曾記錄當時白沙地區中
屯鄉的鄉約,第一條就規定「約海面魚蝦不許用藥毒害」。彼時的草藥雖能毒魚,對生態的
影響其實不大。不過草藥毒魚的老方法在1970年代末期「進化」,不肖漁民將氰化鉀偷偷夾
帶於雨鞋中,毒物遇水溶解後導致底棲於珊瑚礁的章魚缺氧竄出,帶來收穫也造成破壞。
毒魚案件族繁不及備載,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還有少數零星案例,好不容易歸於平靜,觀光
客卻進來了。觀光客帶來的生態破壞,像是一劑緩慢的、包裹糖衣的新型毒藥。澎湖當地的
觀光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海上休閒娛樂活動也不甘示弱地發展,「夜照章魚」(註)被
妝點成具澎湖潮間帶文化特色的行程,觀光客當然不容錯過。
如此,韋恩颱風後尚未復育的珊瑚,被漁民棄置的魚網與海浪拉扯導致斷裂,被化學防曬藥
劑毒害,也被大批觀光客「不小心踩碎」,潮間帶的環境愈來愈不適合澎湖章魚生存。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漁政管理科長張宏安受訪時指出,以往一年動輒捕獵100至200隻的澎湖章
魚,由於連年颱風造成環境破壞,以及人為建設和觀光干擾,近幾年平均僅剩40隻不到。
縣府「禁漁期」美意,為何反讓漁民冒險出海、章魚陷入更大危機?
澎湖、章魚、商機、保育
澎湖的潮汐是半日潮,每日高低潮各兩次,漲潮時進入潮間帶捕食、來不及離開的動物們,
在窮苦的澎湖人眼中是可以換得生活喘息空間的寶藏。(攝影/阮珮慈)
2004年,澎湖縣政府意識到澎湖章魚與其特有種地位不符合的境遇。當年第一季南區漁業推
廣工作協調會報中,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提出澎湖章魚即將滅絕的警訊,澎湖縣政府遂於
隔年2月起開始為期兩年的階段性禁捕,2008年開始公告每年3月29日至4月12日為禁漁期,
期望能在繁殖期許澎湖章魚一段延續子嗣的時間和空間。
張宏安說明,澎湖章魚的繁殖期結束後,母章魚將會前往更深的海域待產。此時潮間帶僅有
公章魚,且因為澎湖特有種章魚屬於一年生的物種,「如果他已經達成繁衍的目的,公章魚
不去利用,他其實到了6、7月也是會死,變成資源浪費。」因此,禁漁期之外的時間開放採
捕,並不會影響到澎湖章魚的資源永續。
然而,這項政策卻為澎湖章魚造成更巨大的影響。
「其實以前風浪568我是不會出去的(指5、6級風,陣風8級),現在因為扣掉禁漁期再扣掉
壞天氣,我們能下水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所以就算568,整海都是人!」陳凱翔說明,好天
氣加上好潮汐和好浪況,才能在最安全的情況下捕獲最豐碩的海鮮。
風浪568時會出現所謂的「小白浪」,以往被漁民視為危險而不宜出海,如今在時限壓力和
高價誘惑下被忽視。陳凱祥認為政策立意良善,但漁民沒有保育意識,反而對澎湖章魚生態
造成威脅。
採訪這天是晚上9點,陳凱翔每天至少出海兩次,深夜才得以休息,雖然獲得不錯的報酬,
卻是辛苦在充滿危險的潮間帶拼搏而來。他認為,禁漁期讓漁民更加迫切想要在有限的時間
內,獵捕到最多澎湖章魚。澎湖章魚的價格,近年也從一斤700元,漲至一斤1,000元,2020
年一斤更來到1,400元的高價位。陳凱翔指出,以往過小的澎湖章魚被認為還有成長空間,
可能得以生存,但在一斤1,400元的高價誘因下,縣政府禁漁期成效大打折扣。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斤喊價上千元、陷瀕危困境
因為現蹤時節恰逢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澎湖特有種章魚被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圖
片提供/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前主任蔡萬生)
以海為生的澎湖居民,不但供奉台灣最古老的天后宮,還擁有「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
特有種章魚。然而,特有種的光環卻保不住澎湖章魚的生機。
澎湖章魚味道鮮美、價格昂貴,長年來深受饕客和漁民的喜愛。即便澎湖縣政府早已禁止在
繁殖期捕獵澎湖章魚,但其誘人的售價,仍舊對漁民有著「致命」吸引力,加上天災不斷,
棲地遭到破壞,讓澎湖章魚漸漸成為瀕危物種,如何存續已成為政府和漁民的重大挑戰。
滿布大小陳年刀傷、燒燙傷疤痕的雙手,不斷撥弄濾水盆中的澎湖特有種章魚(以下簡稱澎
湖章魚),那是經年累月在廚房磨練的熟稔技巧。直至章魚腳「虯」起來,黏液也去除後,
再用清水洗淨。大火爆薑,轉中火,將擁有滿滿「大膏」(蟹膏)的頭部下鍋,用湯匙如同
撫摸嬰兒那脆弱又迷人的頭般,輕撫拌炒,避免破壞其美味。接著下章魚腳,稍加用力翻炒
後,轉大火,加入米酒、蒜苗和黑糖調味,一道不需任何鹽和味精的新鮮炒澎湖章魚,起鍋

澎湖附近有許多章魚,除了2006年登上國際期刊的特有種章魚獨佔「澎湖章魚」名稱,其他
統統都以俗名稱之,像是石拒、爛腳仔、土婆。澎湖章魚性喜食蝦蟹,其中,光手滑面蟹(
俗稱「大狗仔」)的繁殖期與之不謀而合,原是為了綿延後嗣準備的蟹膏殘存在澎湖章魚消
化道中,被漁民和餐廳攔截,以「大膏精華」(蟹膏)為號召,使饕客趨之若鶩。
媽祖賜予的「外快」:為補貼家用,暗夜濃霧中涉險獵澎湖章魚
澎湖在地長者受訪時說,1971年左右,澎湖章魚一斤的價格是10元,老練的婦女一天可以挖
到50斤。趁退潮的時候,背上新鮮的漁獲,花費大半天到達馬公,或把澎湖章魚送至附近餐
廳和市場,就可以換取500元的報酬。當時普通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200元左右,捕澎湖章
魚是在地人重要的外快,更有許多人終年在潮間帶捕獵各種漁獲為生。
每年元宵節(農曆1月15日)到媽祖生(農曆3月23日)是澎湖章魚現蹤的時節,他們因此被
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澎湖章魚喜歡棲息在珊瑚淺坪、珊瑚環礁、碎珊瑚附近底下,並
在洞穴周圍打四個洞,方便溜出覓食或逃跑。擅長抓捕澎湖章魚的長輩說,附近有「黑沙」
和蟹類殘骸的洞,十有八九就是澎湖章魚的藏匿處。只要快、狠、準地用類似小鋤頭或一勾
三叉的漁具搗毀四個洞,阻斷其逃生路線,就可以徒手捕獲澎湖章魚。
夜晚是澎湖章魚最活躍的時機,入夜的潮間帶充滿人煙,探照燈的光芒匯聚彷若白晝。在電
池還沒問世的年代,探照燈要連結笨重的電瓶才能使用,「電瓶不能碰水,如果走到比較深
的地方,或是漲潮的時候,就把探照燈舉起來頂在頭上繼續抓!」現年52歲的在地漁民許天
霖形容那樣的情景非常狂熱。電池問世後,一個不到10元夜市買來的探照燈取而代之,成為
尋找獵物的好幫手。
澎湖章魚在夜間較為活躍,捕獵者遂戴上探照燈作陪。(圖/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 研究中心
前主任蔡萬生提供)
阿兵哥也加入這場盛事,許天霖就曾經介紹國軍弟兄一同賺外快,「那時候潮間帶快要1、2
00人,好像軍隊一樣!」
澎湖章魚喜歡在退潮快到底,即將漲潮時出現,又特愛霧氣,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危險的時刻
。「幾乎每年都會死一個,去年(2020)沒有而已!」漁旺釣具行的老闆陳凱翔,如此形容
捕捉澎湖章魚有其危險性。
由於澎湖章魚承載改善家庭經濟條件的重要使命,即便是寒冷時節,獵捕人仍穿上防寒的青
蛙裝捕捉澎湖章魚。潮池附近雖有鹿角珊瑚群作為天然的生物警示線,但人們的眼中只有即
將到手的海鮮,若不慎下墜,軀體被大海承接,與吐納的日常就此別過。
陳凱翔形容,若海水從上方灌入青蛙裝,全身會像被黏住一樣無法掙脫,隨著水的重量不斷
下沉,一點辦法都沒有。因此他自2020年起改穿潛水裝,盡力避免危險。
他也曾多次遇到大霧。有次在潮間帶作業時,海上沒起霧,岸上卻起霧了,他只能依循對於
潮間帶生物的了解,用腳下的觸覺判斷所在位置,所幸安全走回岸邊,但偏離預計上岸地足
足50公尺。談起為什麼經驗老道如他也沒即時發現起霧?餘悸猶存的陳凱翔只說,因為太專
心了、專心於討生活。
韋恩颱風過境澎湖,珊瑚被掃平、章魚數量銳減
近10年來,這樣的生計卻漸漸無以為繼。1986年韋恩颱風來襲,自南海進入台灣海峽,澎湖
首當其衝。不僅漁船翻覆、農作物損害,澎湖與離島地區的交通也全數中斷。但災情沒有就
此結束,韋恩自中部登陸後引發海水倒灌,又南下穿過墾丁半島,後逐漸轉弱為熱帶性低氣
壓,竟又在南海轉變回颱風,二度朝台灣襲來。在巴士海峽悠悠逗留一圈,再次重創澎湖後
,才終於從越南北部進入中南半島消散。
澎湖人員傷亡慘重,自然生態也歷經浩劫。嬌弱的珊瑚禁不起過大的風浪。「澎澎灘」──
這個古地圖不曾出現的灘島,橫空出現在員貝嶼與鳥嶼之間。一側是細沙,一側是珊瑚礁石
;珊瑚墳場鋪就的天堂路也同時現蹤,經過包裝倒成為網美景點。87歲的漁民宋柏壎形容,
韋恩颱風前,到處都是珊瑚,抓魚還要挑比較沒有珊瑚的地方踩;韋恩颱風後「整片平的像
運動埕!」感嘆過往的生機不復存在。
韋恩對於珊瑚生態的重創,影響魚蝦貝類的生存,也影響以蝦蟹為食,喜好居住於珊瑚礁附
近的澎湖章魚。事過沒有境遷,35載過去,颱風歲年不歇的侵擾依舊,像房子一樣大片的珊
瑚、豐富的海底地形和蓬勃的生態卻都回不來了。
從毒魚到「夜照章魚」的人為破懷
澎湖曾有毒魚傳統,將草藥施灑於潮池或洞穴中,待魚蝦貝類受不了竄出時再一舉擒獲。日
本人類學家、民俗學家伊能嘉矩於明治33年(1900年)訪問澎湖時,曾記錄當時白沙地區中
屯鄉的鄉約,第一條就規定「約海面魚蝦不許用藥毒害」。彼時的草藥雖能毒魚,對生態的
影響其實不大。不過草藥毒魚的老方法在1970年代末期「進化」,不肖漁民將氰化鉀偷偷夾
帶於雨鞋中,毒物遇水溶解後導致底棲於珊瑚礁的章魚缺氧竄出,帶來收穫也造成破壞。
毒魚案件族繁不及備載,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還有少數零星案例,好不容易歸於平靜,觀光
客卻進來了。觀光客帶來的生態破壞,像是一劑緩慢的、包裹糖衣的新型毒藥。澎湖當地的
觀光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海上休閒娛樂活動也不甘示弱地發展,「夜照章魚」(註)被
妝點成具澎湖潮間帶文化特色的行程,觀光客當然不容錯過。
如此,韋恩颱風後尚未復育的珊瑚,被漁民棄置的魚網與海浪拉扯導致斷裂,被化學防曬藥
劑毒害,也被大批觀光客「不小心踩碎」,潮間帶的環境愈來愈不適合澎湖章魚生存。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漁政管理科長張宏安受訪時指出,以往一年動輒捕獵100至200隻的澎湖章
魚,由於連年颱風造成環境破壞,以及人為建設和觀光干擾,近幾年平均僅剩40隻不到。
縣府「禁漁期」美意,為何反讓漁民冒險出海、章魚陷入更大危機?
澎湖的潮汐是半日潮,每日高低潮各兩次,漲潮時進入潮間帶捕食、來不及離開的動物們,
在窮苦的澎湖人眼中是可以換得生活喘息空間的寶藏。(攝影/阮珮慈)
2004年,澎湖縣政府意識到澎湖章魚與其特有種地位不符合的境遇。當年第一季南區漁業推
廣工作協調會報中,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提出澎湖章魚即將滅絕的警訊,澎湖縣政府遂於
隔年2月起開始為期兩年的階段性禁捕,2008年開始公告每年3月29日至4月12日為禁漁期,
期望能在繁殖期許澎湖章魚一段延續子嗣的時間和空間。
張宏安說明,澎湖章魚的繁殖期結束後,母章魚將會前往更深的海域待產。此時潮間帶僅有
公章魚,且因為澎湖特有種章魚屬於一年生的物種,「如果他已經達成繁衍的目的,公章魚
不去利用,他其實到了6、7月也是會死,變成資源浪費。」因此,禁漁期之外的時間開放採
捕,並不會影響到澎湖章魚的資源永續。
然而,這項政策卻為澎湖章魚造成更巨大的影響。
「其實以前風浪568我是不會出去的(指5、6級風,陣風8級),現在因為扣掉禁漁期再扣掉
壞天氣,我們能下水的時間不到一個月。所以就算568,整海都是人!」陳凱翔說明,好天
氣加上好潮汐和好浪況,才能在最安全的情況下捕獲最豐碩的海鮮。
風浪568時會出現所謂的「小白浪」,以往被漁民視為危險而不宜出海,如今在時限壓力和
高價誘惑下被忽視。陳凱祥認為政策立意良善,但漁民沒有保育意識,反而對澎湖章魚生態
造成威脅。
採訪這天是晚上9點,陳凱翔每天至少出海兩次,深夜才得以休息,雖然獲得不錯的報酬,
卻是辛苦在充滿危險的潮間帶拼搏而來。他認為,禁漁期讓漁民更加迫切想要在有限的時間
內,獵捕到最多澎湖章魚。澎湖章魚的價格,近年也從一斤700元,漲至一斤1,000元,2020
年一斤更來到1,400元的高價位。陳凱翔指出,以往過小的澎湖章魚被認為還有成長空間,
可能得以生存,但在一斤1,400元的高價誘因下,縣政府禁漁期成效大打折扣。
禁漁之外,學者:分辨公母更有保育效益
研究澎湖章魚生態的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李孟芳指出,可透過是否有形似湯匙交
接腕來分辨章魚性別。(攝影/阮珮慈)
對澎湖章魚生態有深入研究的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李孟芳指出,目前禁漁期禁止
的時間有待討論。由於母澎湖章魚比較晚成熟,禁漁期間,公澎湖章魚雖已經成熟,卻無法
順利和母澎湖章魚交腳,「我持的立場是,禁哪一段(指禁漁期)都不正確。」他強調,就
算禁漁期拉長或延後,若母澎湖章魚交配完成後盡數被抓捕,也於事無補。
李孟芳建議,應該讓漁民學會分辨章魚公母,禁漁期後只能獵捕公澎湖章魚,如此既完成繁
衍,也能創造經濟效益。
他進一步說明,章魚演化至今,繁殖策略和一般魚類不同,公章魚的精子儲存在精蟲莢中,
交腳時會傳入母章魚的輸卵管。特別的地方在於,母章魚只要交腳一次,終生都可以持續繁
衍。在遇不到情郎的孤單繁殖期,母章魚輸卵管裡的腺體會刺激過往公章魚遺留的精蟲莢,
繼續綿延子嗣,精蟲莢就發揮類似冷凍精子的作用。「若要判斷章魚雌雄,只需觀察其腕部
,將頭部朝向自己,向右依序往後數第三個腕中,如有似湯匙形狀的的交接腕者為雄,無交
接腕者為雌,」李孟芳解釋。
在學者眼中,提升漁民保育意識,才是更有效的復育澎湖章魚作為。
特有種仍是未定之說,瀕危已是進行式,澎湖章魚的生機在何方?
除了捕獵限制,人工復育也需要同時進行。台灣目前尚未掌握人工復育技術,澎湖章魚待在
水缸中,連交腳都不肯。但李孟芳猶抱希望,因為中國的「同種章魚」已經能夠順利交腳,
雖然受精卵的成活率還很低,尚未掌握完全養殖的技術,但相信持續交流下去,澎湖章魚復
育有望。
「等等,同種章魚?澎湖小章魚不是特有種嗎?」我疑惑地問。
「不只中國,韓國、日本,甚至宜蘭大溪都有同種章魚!澎湖章魚是不是特有種其實還有待
釐清,」李孟芳解釋。
他指出,2006年澎湖章魚首度被定義為特有種,並發表於國際期刊上,當時台海局勢緊張,
無法取得中國同種章魚的清晰標本,依據傳統型態分類學,澎湖章魚的確能作為具有代表的
的特有種。但隨著兩岸交流,生物分析技術進步,澎湖章魚是否為特有種還是未定論。
但李孟芳強調,即使是同種生物也可能因為地理隔離,在不同的環境中進化出相異特徵,進
而發展成不能交配的種群。目前澎湖章魚的生態奧秘尚未被揭開,因外部形態與「長蛸」相
似,暫時被歸類為從屬於其的「複合種」(species complex),至於是不是特有種,還需
要進一步比對基因差異。
特有種的光環,並沒有讓澎湖章魚免除生存危機。「我反而希望牠是一般的章魚,今天牠是
特有種,反而價格喊到 ,」李孟芳嘆了口氣。儘管他認為禁漁期時間有待討論,但只要
能增加澎湖章魚生機,就算是僅有兩週的禁漁期,他都想把握住。
張宏安也強調,不管澎湖章魚是不是特有種,都是很重要生態指標,「像我們整個食物鏈中
如果缺少某一環,整個食物鏈就會不完整、不穩定。」縣府農漁局也加入這場澎湖章魚生存
命運的拔河中,支持人工復育和相關調查研究,期望能確保海洋生態永續發展。
※本文原為2021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優選作品〈澎湖章魚,以特有種之名〉,經修改後投稿
至《報導者》刊登。
https://reurl.cc/pWmDN4
禁漁期讓漁民更加迫切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獵捕到最多澎湖章魚。澎湖章魚的價格,近年
也從一斤700元,漲至一斤1,000元,2020年一斤更來到1,400元的高價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