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硅土(矽)、迫擊砲 怎麼唸?

作者: a1e (我上了賊船了囧)   2022-01-15 20:40:29
※ 引述《andy199113 (誒嘿嘿嘿)》之銘言:
: 硅土(硅=矽)
: 應該從英文silicon而來,但為啥中共念做龜?
: 迫擊砲
: 迫近的迫唸破ㄆㄛˋ,為啥中共迫擊砲卻念成排pai?
: 有沒有這兩個詞到底兩岸哪邊才是對的?
: 是中華民國故意? 還是中共文盲唸錯?
大陸會念硅,台灣會唸矽是有歷史典故的
我截一小部份出來
原文在這邊
http://www.ywpw.com/forums/history/p0/html/944.html
當年所謂元素和許多元素名稱中國人都是第一次聽說。當時譯名十分混亂
,有些是借用日本人翻譯的名稱。因爲日本向西方學習起步比中國早,
而早年清廷向日本派去過幾批東洋留學生,是他們從日本學回來的。
譬如,氧先是被日本人譯作酸素,那是德國人命的名,因爲絕大多數
酸含有氧,今天德國人仍那樣稱呼。後來又用“養氣”來稱呼氧,
寓意是養活生命所需的氣;氫被日本人譯作水素,那也是德國人命的名
,後來又稱做輕氣,因爲它比空氣輕;氮先前被日本人譯作窒素,因爲
它會引起窒息,後又稱淡氣——沖淡空氣中的氧氣;氯早先譯作綠氣,
因爲它是黃綠色的,等等。很不規範。並且與漢字的特徵不符。
一九三二年在南京剛成立的中國化學會面臨一項重大任務是把那些
元素的名詞按漢字的規譯成中文,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化學詞庫。前輩
們對這項任務十分認真,又因爲他們那代人的文學根底比現代人厚實得多
,認識的字也多。當年許多科學家能寫詩填詞和用文言文寫很好的文章。
把元素名從拉丁文譯成中文,他們考慮到只能用造新字的辦法來解決。他們
考慮的原則很完善。當時要求創建的元素中文名,除了已爲人們熟悉的如養氣
、輕氣、淡氣、綠氣等少數元素按當時讀法改爲氧、氫、氮、氯一個字之外,
其餘都用一個新造的字來代表,但要求新字的構造,氣體元素用氣字頭;
在室溫條件下是液態的元素含水字(如溴、汞);固態非金屬元素含石字旁
(如碳、磷、硒、碘等);固態金屬元素用金字旁(如鈉、鋁、鋅、鋇等)。
並且要求新創的元素名與拉丁名諧音,如有可能同時要求考慮會意。應該說,
中國的元素名是世界上最規範和完善的,見字就能知道它屬哪一類,矽這種
元素的拉丁名是Silicium,元素符號是Si,當時把它設計爲矽字,要求的讀音是xi
,爲的是與Si的音儘量接近。請注意:最初矽字並不念作gui而要求念作xi。
當年的學者考慮到矽是土壤的主要組成成分,土壤基本上就是混雜的矽酸鹽。
他們想到的是菜畦(xi)的畦字。畦是土壤,正好是矽酸鹽類組成的。因此
讓矽讀畦的音可以聯想到土壤,兼有諧音和會意的意思。不過今天畦字的字典注音
改讀qi了,那是後來發生了音變的緣故。
矽(xi)字最初出現時發生的事是因爲宣傳不夠,人們不知道該怎麽念。
當時沒有今天的拉丁拼音來注釋漢字的讀音,所用的漢字注音符號(一九一三年頒佈)
沒有認真推行,大多數知識份子都不熟悉。又因爲讀作xi的矽字當時實際
上只存在了兩三年,也許還沒有哪一本新編的字典來得及把它收進去。因
此對矽這個新字該怎麽念許多人找不到根據。何況畦字可能原來就不是多
數人所熟悉的,把矽字要求按畦(xi)字念的用意更不是社會上多數人所
理解的。學者們搞得太文雅了,人們不領會他們造字的用意,沒有按他們
的原意念作xi,而想當然地按圭、桂、閨等字的讀音念成了gui。當年把矽
念作gui其實是念了別字。當年社會上多數人看見了也許就想當然地念成了gui。
主要是中學教師,尤其是教化學的教師當時自己沒有弄清讀法就教學生念
了別字,讀成了gui,造成謬種流傳。這使得那些當年造矽(xi)字的學者
們感到很遺憾了。
於是一九五O年初在北京召開各專業的專家會議,對以前國民黨統制時期所
制訂的專業名詞重審。在那次會上,這個意見經過一番議論,沒有人表示反對。
那也許意味著中國早年第二代化學家和化學教師中曾經把矽(xi)字念了別字
的倒是多數?抑或有保留意見的人沒有發言?也可能那次會議上的學者們都有
想要顯得是擁護改革,有否定舊事物的精神的?於是OK!竟然通過了。因此,
矽字又被取消改回作矽,但規定按當年的別字念法把矽念成了gui。後來中國
科學院於一九五三年又對此項改動予以正式肯定。我猜想鄭蘭華先生可能對矽
字早先該怎麽念也許並不清楚,他沒有提起矽字早先是怎麽念的問題。他是
美國留學回來的,平時上課所講的化學術語基本上都用英文,他只講silicon
和silicates之類。學者們一時的即興忘了這就破壞了前人制定的中文元素名
與拉丁名諧音的原則。今天我們才有可控矽、單晶矽、矽橡膠、矽酸鹽、矽化木
等名詞。矽字成了所有元素名稱中唯一既非中國文字中原先就有的,或西學東漸
後人們最初熟悉的,而又不與拉丁名諧音的例外。而是按早年念成別字的“諢名
”當作正式名在使用的。成了中國化學史上的插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