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race88 (Arace)
2022-01-16 15:29:11這位醫師指的是
民眾不要躺平
疫苗還是得打
口罩還是得戴
洗手還是要做
不要一次塞爆醫院
除了最後一點外,這不就平常流感來的宣導嗎?
不管政府要不要清零,這些事項在流感高峰期民眾本就會做吧,完全沒導向政府也能一群人
高潮,不知這位醫師平常到底惹到誰?
哦,記得這位醫師在高端爭議時期發了不少科學文獻中文摘要,至少他是會查期刊數據說話
的人吧。
有些人嘲諷精神科醫師背景,我看到都要笑死,台灣目前沒有類似國外『心理醫生』之職稱
,只有醫學系畢業出來的『精神科醫生』,而心理系畢業生須接續取得臨床心理碩士學位,
方有資格參加臨床心理師證照考試,在取得證照後,始得進入醫療單位從事『臨床心理師』
工作。
精神科醫師也是讀完醫學系的人,嘲諷人家專業真的蠻好笑的...
※ 引述 《nightwing (夏日浮雲)》 之銘言:
:
: 1.媒體來源:
: 風傳媒
:
: 2.記者署名:
: 鍾秉哲
:
: 3.完整新聞標題:
: 與Omicron共存?醫示警:整個社會若放棄抵抗,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
: 4.完整新聞內文:
:
: 鍾秉哲
: 2022-01-15 23:13
:
: Omicron新變異株肆虐全球,台灣本土也出現4條Omicron傳
: 播鏈。對此,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Omicron傳
: 播更快、症狀輕微,疫情演變難以預測;他更示警,若整個
: 社會放棄抵抗,稱要和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
: 潘建志15日在臉書指出,根據美國南加州11日發表的最新論
: 文,Omicron變異株相對於Delta,確診數暴增、住院人數也
: 更多。但好消息是,Omicron變異株感染者住院率少5成、進
: ICU比率少9成,平均住院日也較短,且大多數都能活著走出
: 醫院。「但確診的分母如果大太多,以絕對數量而言,還是
: 會有更多人變成重症。」
:
: 潘建志說明,Omicron變異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打過疫苗
: 後身體裡產生各種抗體,但呼吸道黏膜裏的抗體IgA(免疫
: 球蛋白A)量較少,Omicron飄上去就入侵細胞了,不往呼
: 吸道下方走,馬上就大量繁殖,以氣溶膠形式靠呼吸就散佈
: 出去。他進一步說,也因沒有進到氣管深處,呼吸功能影響
: 較小就比較不需要插管,肺部發炎少也不會造成免疫風暴,
: 而這可是之前的新冠病毒株致死主因。
:
: 潘建志提到,根據南加州論文統計,感染Delta變異株的病
: 患未施打疫苗比率是49.7%,但Omicron變異株僅26.6%。意
: 即Omicron變異株的突破性感染能力更高,有更強的免疫逃
: 脫,但因為打過疫苗的人感染後,症狀比較輕微,造成
: Omicron整體統計症狀比較不嚴重,住院數較少。
:
: 「所以不能反因為果,說Omicron症狀輕微就不打疫苗。」
: 潘建志認為,雖然感染Omicron變異株後症狀輕微,但最後
: 住院人數還是大量增加。若醫療過載崩壞,無法維持醫療品
: 質,重症和死亡比率就不會這麼低了;且大量感染是最近1
: 個月的事,就有學者表示,感染Omicron對身體的長期影響
: 還不清楚。
:
: 潘建志:台灣自然免疫個案數少於各國
:
: 潘建志直指,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台灣在5月Alpha變異
: 株的疫情中,累計死亡率高達5%,相比發達國家實在太高;
: 且台灣長時間清零,Delta變異株沒有大流行,曾經感染而
: 自然免疫的個案數都較各國都少。因此,Omicron變異株侵
: 台後,疫情如何演變很難預測。
:
: 潘建志呼籲,台灣仍不能放棄打疫苗和口罩洗手等防疫手段
: ,這些措施都能避免醫療過載,減少住院個案,避免排擠到
: 其它疾病的醫療量能,「整個社會若放棄抵抗,喊說要和病
: 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
: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www.storm.mg/article/415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