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開健身房2年才能回本 省租金不爭一樓店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22-01-28 12:50:03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記者署名:(施智齡/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開健身房2年才能回本 省租金不爭一樓店面
4.完整新聞內文: 健身房近年拼命開,產業規模已連續三年破百億元。資料照片
https://i.imgur.com/SnNKVEv.jpg
健身產業年營業額高達152億元,商機龐大,卻因疫情接連傳出虧損倒閉,
不僅藝人李愛綺與美籍丈夫Duke
砸逾3千萬開創的健身房THE KEY FITNESS將在月底歇業,
連知名網紅「館長」陳之漢近期透過直播吐苦水,
抱怨自己的健身房去年就虧損8千萬元,健身業者透露
「設備砸下去,若營運正常,起碼要1年半、2年才能回本」,
因此健身房營運出現轉變,開始走入社區、隱身大樓內,
不再追求醒目的1樓空間,以省租金。
健身業者過去講求服務包山包海,如今走向聚焦,室內所需坪數也縮小,節省開支。
資料照片
https://i.imgur.com/jWjM6Zh.jpg
根據財政部統計平台,台灣健身房、健身中心的家數及營業額年年擴張,
2013年全國149店創造30億產業規模,2018年家數攀升至482店,營業額突破百億元,
截至2020年底,家數已達728間,共同締寫健身營業額新高152億元。
市場充斥大小不一的連鎖及獨立品牌,就連其他業種也躍躍欲試攻進,
包含統一集團相繼開統一健身俱樂部BEING sport、複合式健身房Being fit;
鳳凰旅行社多角化佈局,於2020年10月開出第一家Fitnexx健身房;
另本土連鎖咖啡品牌「路易莎」,
近期也在CITYLINK松山貳號店開起健身房,健身商機之大,可見一斑。
剷肉商機夯,國內健身中心接連開,營業額自2018年起突破百億元大關,且逐年攀升。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https://i.imgur.com/sCxJ8Hs.jpg
然疫情2020年爆發,健身房使用率降低,次年5月中旬國內防疫升級,
健身產業被迫停擺3個月。
健身產業資歷20年、在內湖擁健身房的負責人許小姐說,3級警戒餐飲業不能內用,
就讓一堆餐廳熄燈,健身房更慘,坪數都上百坪、租金幾十萬元,
停業期間沒有會員、沒有收入,但房東哪會體諒你。
即便降級解封,健身房可以重新營業,但民眾還是會擔心,
好歹3個月左右人流才會慢慢回來。
房東眼中的大店面好租客,數十年來拓點策略出現了轉變,許小姐表示,
以前開店必選人流多的主幹道,最好能在1樓,曝光度高、提升品牌知名度,
也讓消費者可親眼看到產品服務;
現在不一樣了,訊息管道眾多,消費者要的是方便、實用跟划算,
因此我們轉向服務區域內的上班族、住戶,讓他們可以常常來用,不會浪費月費或會費。
聚焦服務範疇,意外減輕業者的所需坪數,
「以前的健身房包山包海,有游泳池、三溫暖、有氧教室、跟多種類訓練器材,
算下來也要1、2千坪;
後來發現多數來健身房的,要的就是鍛鍊、雕塑,偏柔軟型的設備根本不會碰,
因此健身房開始捨棄三溫暖、游泳池這類的空間」,
目前若非大品牌打造的旗艦店,一般中小規模健身房150~200坪就夠。
「健身業重資產,設備砸下去,開店成本5百萬起跳,到數千萬都有,若營運正常,
起碼1年半、2年才能回本」,
她認為,疫情雖然重創健身房的經營,但國人益加重視健康,未來這個產業只會更蓬勃。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強心體健是世界趨勢,
唯都會區健身市場發展久了,競爭者眾多,開店成本、租金也高,
因此既有的跟新加入的業者,大家都在嘗試找不同的切入點,比如將健身主題社群化,
或鎖定高端客群,打造健身兼社交的俱樂部;
亦有業者將使用率低的空間,供教練租賃使用,讓教練自帶客群進入,
空間共享彼此互利。
反倒是中南部、東台灣,健身市場未臻成熟,開店成本相較北部低,
業者若想攻進這些地域,不乏斥資打造整棟氣派的旗艦據點,館內設備器材俱全,
就如百貨般,讓域內民眾想健身消費,就會直覺想到他們。
他補充,雖然健身產業營業額逐年做大,看似市場很好切入,但隱形成本不少,
包含建物使用類別是否符合或做變更、消防安全配套合格與否等等,
都是業拓點須留意的細節。
(施智齡/台北報導)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20126/YCDDOVKM6BG7ND424KFWXXRUME/
6.備註: 看台灣健身產業發展,店數、營業額都越來越多,房價當然只漲不降,嘻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