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3036/fullpage
紐約時報》疑似「取消」JK羅琳,引發網上
美國自由派大報《紐約時報》本月7日在YouTube推出一系列呼籲訂閱制的廣告影片,在這
四則強調種族、性別多元的廣告裡,其中一則提到「想像《哈利波特》沒有作者」,疑似
要「取消」爭議性作者JK羅琳(JK Rowling),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
為了突顯廣大訂閱者的不同背景及興趣,《紐約時報》的廣告中找來四個訂閱者—Lianna
、Jordan、Becky和 Vera—各自有30秒的時間講述他們的興趣、價值觀、與生活風格。
每隻影片的最後都以同一句標語作結:「給獨立思考者的獨立新聞」。
其中一名叫蓮娜(Lianna)的黑人女性,在這則30秒的影片中提到,她透過《紐約時報》
找尋不同觀點的和諧,包括打破二元對立、擁抱酷兒與多元種族文化等等,《紐約時報》
似乎想透過這個廣告,吸引年輕、多元的讀者。不過其中一句「想像沒有作者的《哈利波
特》」,卻被認為是在針對作者JK羅琳。
這句爭議台詞也被放在地鐵的廣告牌上。
這句「想像《哈利波特》沒有作者」的台詞,其實是2020年《紐約時報》一篇報導的標題
—「哈利波特迷重新想像沒有作者的世界」(Harry Potter Fans Reimagine Their Worl
d Without Its Creator),內容提及JK羅琳對於跨性別的看法讓粉絲們心碎,他們試著
將作家與作品區分開來,在同人圈中繼續創造魔法世界,甚至在同人小說涵蓋酷兒角色進
來,報導引述一名非二元性別者的話,「我根本不需要JK羅琳。」
JK羅琳怎麼了?
除了身為寫出《哈利波特》的暢銷作家,JK羅琳最為人知的是她對於生理性別(sex)與
性別認同(gender)的看法。像是2020年在個人Twitter上轉貼了一篇討論生理期與衛生
條件的文章,不滿文章標題刻意不用「女性」來稱呼「有月經的人」,在LGBTQ社群引發
激烈反彈(不只是女性才有月經,男性在接受跨性別手術後的也會有月經),跨性別者認
為羅琳將他們排除於「女性」的身分認同之外。
羅琳後來辯護說自己「認識且愛著跨性別者」,只是認為「若生理性別不是真實的,便是
抹去全球女性存在的事實」,並說自己並不害怕說實話。
但羅琳也被發現曾對一則形容跨性別女性為「穿裙子的男人」的推文按讚;並曾轉發一篇
蘇格蘭警察在性侵刑案登記採用嫌犯自我性別認同的報導,抨擊「性侵妳的陽具人(Peni
sed Individual)是一名女人」。
因為這些言論,羅琳被冠上「恐跨症」、「排除跨性別的基進女性主義者」(TERF)等標
籤,是美國「取消文化」中典型的案例之一。
JK羅琳、《使女的故事》作者也簽署:超過150位菁英公開信控訴美國「取消文化」
因反跨性別人士的言論飽受抨擊,羅琳成為了「不能說出名字的那個人」,在HBO近期播
出的《哈利波特20周年:重返霍格華茲》特別節目中,電影的演員、導演都接受了採訪,
但羅琳的缺席格外引發外界注目。不過也有報導指出,是羅琳和她的團隊拒絕了電影公司
的邀請,並強調這與羅琳過去針對跨性別的爭議言論無關。
各界怎麼看《紐約時報》這則廣告?
雖然羅琳不是最受歡迎的作者,但《紐約時報》這則針對她的廣告,同樣受到不少撻伐。
支持羅琳的網友說,「事實就是事實。沒有人能改變生理性別,就像你不能改變《哈利波
特》的作者一樣。你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但現實仍不是你想的那樣。」
有人說,「讓『我不喜歡JK羅琳』成為你最突出的人格特質,與獨立思考完全相反。」反
諷《紐約時報》主打的媒體特質與客群;也有網友表示,既然《紐約時報》想要「取消」
JK羅琳,那她也打算取消訂閱《紐約時報》,並稱「一週0.25美金的價格,也不能說服我
繼續訂閱一家如此藐視女性,甚至在廣告中以取消女性作家為樂的新聞報紙。」
美國當代小說家喬伊斯・歐茨(Joyce Carol Oates)在推特上表示,「(紐約時報)高
高在上的態度令人震驚。我們來試著想像,一個沒有行銷部門、沒有編輯、沒有老闆、沒
有專欄作家、也沒有忠實訂閱者的《紐約時報》。」
英國網路媒體Unherd副主編Peter Franklin指出,「《紐約時報》正在走一條危險的道路
:過度認同他們讀者的主觀感受——實際上是他們對自己的感覺。這如果發生在寫小說上
,已經夠狡猾了,但對於獨立、客觀的新聞業來說,這可能是毀滅性的。 」
更有網友說,「看看現在誰是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
《紐約時報》怎麼說?
《紐約時報》資深副總兼行銷主管Amy Weisenbach表示,這系列廣告聚焦在訂閱者身上,
是希望強調「我們的新聞不是單一的,我們的讀者也不是」。《紐約時報》以各種方式挑
選了這系列廣告中的訂閱者,包括從過去的研究小組中招募,並在《紐約時報》的檔案中
找尋適當的人選。
廣告中的訂閱者有的在吃早餐的時候看報紙,有的喜歡報紙上的填字遊戲,Amy Weisenba
ch指出,有的人看《紐約時報》是想了解政治,但也會玩《紐約時報》上的填字遊戲或閱
讀藝術類的報導,他們可能關注食譜類的文章,但也可能關注氣候報導和意見專欄作家,
Amy Weisenbach強調,「人們希望《紐約時報》能夠引導他們度過難關。」他們一直在尋
找如何將正在發生的事與新聞報導在讀者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聯繫起來的方式。
《紐約時報》並不是第一個在廣告中針對JK羅琳的公司。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於2
020年,羅琳的「月經言論風波」後沒多久,在官方Twitter發布了一張紅色帆布包的照片
,並在貼文中寫道:「嘿@JK_Rowling 這是我們之前做的東西,我們想你應該會喜歡!我
們還加入了純素泡澡球和研究跨性學者Paisley Currah的書,供你在沐浴時閱讀。」
儘管美體小舖的推文似乎支持跨性別權利,但這則貼文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批評,許多人認
為不應該公然欺負羅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