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啥普丁名字無法統一?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22-02-26 13:48:02
※ 引述《ggcircle (不舉肥宅)》之銘言:
: 我看新聞
: 有翻成普丁、普京、普亭、普廷、普欽、蒲亭
: 其他外國名人都沒這問題
: 為什麼就只有他不能被統一翻譯阿?
對岸是口徑一致,用了「普京」,但這個音譯並不佳。
有人說實際發音就是類似「ㄐㄧㄣ」(俄語未區分尾前後鼻音),
但就算要這樣看,也還是有好些字可選:津、晉、菁、靜等。
選「京」這字反而紊亂了漢語音譯的體系。
這麼講,這涉及兩個問題。
1.形式音譯與實質音譯
2.漢語音譯的體系
先說1.
俄語 t + i 確實會軟音化,給我們的音感或許不那麼像ㄊㄧ或ㄉㄧ,
反而有點像是ㄑㄧ/ㄐㄧ(送氣與否又是另一個問題。)。
可是是否一定非得「照著原音」來音譯?其實我覺得未必。
俄語實際上另外也還有ч與ж。
那遇上чин(chin)這種音節怎麼辦?就只好與тин(tin)混淆?
反而歐美其他國家在轉的時候沒考慮那麼多。
形式上Путин就直接轉換成Putin(法語或許為避免putain而作Poutine),
讀也就照著各自字面讀tin,
沒特地去讀軟音的。
照字面形式轉寫或許稍稍脫離原音,但有時候有點好處。
說到形式音譯,
在法語 R 字上,則該罵臺灣人自作聰明了。
Derrida、Macron還是作「德里達」「馬克龍」好。
沒事把一個不等同於 ㄏ 類的音亂當 ㄏ 音譯做啥呀!
法國人笑聲可都還是 Ha Ha Ha 寧把不發音的 h 拿來用,
可沒變成 Ra Ra Ra 呢!
(即便今天法國人的r聽起來也不很像其他語言的r)
再說2.
更重要的,就是漢語音譯的體系:尖團音。
簡單說,本來一直到十九世紀中,
漢語在音譯上大多情況下都還堅持區分
ㄍㄧ、ㄎㄧ、ㄏㄧ類與ㄐㄧ、ㄑㄧ、ㄒㄧ類。
這樣可以免除許多混亂。畢竟此兩類有區別的語言很多。
但到了後來,一堆人開始搞亂打散這兩類的區分。
這會造成音譯上很大的困擾。
而對岸音譯俄國人名,特別喜換用的
「京」、「欽」、「季」、「奇」
還原起來都會混淆好幾種音節:
кин/чин/тин、
ки/ди……
把Путин(Putin)音譯成「普京」
那之後要是遇上叫Пукин(Pukin)的人那怎麼辦?
這只會造成混亂。
本來漢語是有兩類區別的:
京是ㄍㄧㄥ而津是ㄗㄧㄣ,
該用後者的卻去亂用前者,
把漢語的音譯功能自砍到殘廢,實在沒什麼好處。
(同理,Rashid這人名,前人好好地音譯作「拉施德」,
就不知為何最近一堆腦殘硬要換字成「拉希德」!
希字該對應的是ㄏㄧ,不該拿來音譯shi。)
簡單給個結論:
對岸強勢,他們自作聰明搞個普京,傷害破壞漢語,沒辦法。
但我覺得
1.形式音譯作普丁是可行的,未必非要「照實際發音」;
2.就算考慮俄語ti的t的軟音化,選字也可以選「普津」,不該混淆尖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