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記者署名:
林佩萱
3.完整新聞標題:
兩岸打炒房效果不一樣 專家批:台灣是地主政治
4.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近2年因低利率、台商資金回流等因素房價高漲,而中國大陸自2016年高喊「房住不
炒」,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允許房地產占用過多金融資源;2020
年更推動「三條紅線」政策,收緊建商的融資環境。專家認為,對岸近幾年調控房地產的
發展,宣示房價爆漲時代終結;而反觀台灣,土地私有化,多的是地主囤房囤地、官商勾
結,炒房的錢進入地主口袋,因此政府調控房市力道相對溫和。
品嘉建設、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表示,房地產對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居功厥偉,過
去以土地財政的方式,在短短30年內完成全國城市建設,這在歐美先進國家需耗時百年以
上才能完成,然而伴隨城市高速發展,也帶來高房價和民眾買房壓力大增的負擔,因此
2016年中共以「房住不炒」為定位,將房地產去金融化,不允許房地產占用過多的金融資
源,要回歸居住本質;之後更推動「三條紅線」政策,包括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
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一倍,只要三條紅線全中,企業就不能融資。
他說:「對岸在打炒房方面很有決心,拒絕讓民眾、建商利用借來的錢炒房,這也宣示對
岸房地產爆漲的時代已經結束。」
他進一步分析,過去對岸房地產政策雖然導致一線、二線城市高房價,但也同時催生全國
普遍的建設現代化,因政府高價標售土地給建商,再拿這些資金完善城市基礎建設,因此
城市開發的效率很高。反觀台灣,過去的房地產圖利少數利益團體,無益於整體建設,甚
至迄今台灣的建設遠遠落後於對岸的一、二線城市。
他坦言,台灣一直缺乏宏觀有遠見又不徇私的房地產政策,多是地主囤房囤地、官商勾結
,炒房的錢進入地主口袋,幾年下來房價被炒得很高,這問題在以前國民黨主政時期就已
存在,比如某某人當選縣長之後,炒某一區的土地之前,他就先把周圍的土地買下來,等
到土地炒高之後,賺的錢都流入特權份子手裡。而且早期的炒作結果也衍生一些只為少數
人所定的法令,但放到現在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敢作為的政府事務官去改正。
屋比房屋總經理葉國華表示,中國大陸推動「三條紅線」政策管控建商融資,觀察2022年
中國前50名建商幾乎過半數的資產負債率都在70%以上;而反觀台灣的上市上櫃建商,資
產負債率普遍在50%~70%,財務槓桿雖然不如對岸驚人,但是目前全台建商狂買地,建照
、使照的申請都在歷年最高檔區,在政府調控房市力道逐漸加強下,未來新案的去化一旦
不順,恐怕也將成為隱性的地雷。
葉國華提醒,目前台灣調控房市政策主要希望達到「溫和緩漲、停漲」目的,打房的力道
比對岸溫和許多,但提醒民眾勿忽視中央打炒房的決心,繼續過度炒作恐使政府打房力道
大幅提升,尤其現在房市過熱的情況下,購買機能不足的重劃區,風險也將大幅攀升。(
林佩萱/綜合報導)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20228/BEQ2EDKWAZB2VFZ3UWSO657QAQ/
6.備註:
蘋果日報造反啦
嚇到我了
直接拿兩岸做對比嘴台灣打房是官商勾結
抗中保台
有必要這麼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