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氣感染力不佳:
林的歌聲有時確實可聽出句句雕琢,但就是唱不入心
傳遞了歌聲,傳達不了聊情感。
缺乏歌曲故事帶入感,共鳴低。
譬如惆悵時你會想聽陳奕迅好久不見、我們,反覆聽一個晚上讓情緒與歌曲共處。
譬如迷幻時你會想聽林宥嘉眼色之類。
但林最知名的恐怕還是早期優客李林歌曲,因為年代久遠有些懷舊共鳴感。
林單飛後可能是因為沒有量身打造他口氣的歌曲
所以對大眾有共鳴的原創代表應該不多。
2. 觀眾緣、舞台魅力不足:
同樣是炫技,丁丁翻唱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舞台魅力就強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HF-cwto_A
雖然丁丁唱起來像贏了世界輸了你又如何
但演唱表情、肢體動作(雖然動作不大) 都牽引著現場或看 YT 的觀眾情緒
觀眾聽感就夠嗨夠爽、驚訝、讚嘆、天啊,然後意猶未盡。
林演唱技巧較高的歌曲就是一種比較公式化的完成歌曲
一種我來示範給各位看你們都無法評論我的感覺
而且他都唱他自己的沒在跟觀眾互動的
聽感就是技巧高超、夠穩、音色也好棒棒,然後就...沒了。
也許觀眾緣、舞台魅力也不是林最在乎的
他應該更看重自認完美的歌曲完程度呈現。
3. 定位不明:
近幾年比較定位為美聲、跨界美聲
可聽他多年前公視演唱 The Music of the night 則有明顯技巧缺失
近年與紐西蘭 Hayley Westenra 合唱 The Prayer 有進步些,但仍不算充分駕馭
而這些都是翻唱,沒有自己的歌。
若唱偏流行又比不過時暢銷下歌手
所以其實他一直以來都很難定位
定位不明的產品真的不好賣。
4. 聲緣不佳:
林歌唱技巧、音準、節拍都到位,唱片歌手水準之上,然後就...沒了。
你只會覺得他唱得很好可比歌唱教科書,但就是無法一聽再聽
譬如我唱張惠妹ft安德烈波伽利合唱的 If Only
https://youtu.be/KB9hm-AeUzY
雖然高低音可能勉強上得去下得來
但自己聽一兩次兩三次都不會想再聽
很多歌手可能沒有高超技巧但他的音色口氣就是有觀眾緣
甚至把很多歌唱成自己的歌
觀眾就是愛這味,因為這也許是最打動人心的。
※ 引述《elite9q ()》之銘言:
: 我是覺得他少一個幫他寫歌的人
: 他自己似乎是沒辦法寫歌,沒聽說過他寫過甚麼歌
: 他少了一個人專門幫他設計歌曲
: 設計他能展現、有他的特色、不淪俗套的歌
: 他少了一個這樣子的腳色
: 他那個年代的歌手,會紅的要嘛是偶像
: 要嘛就是能自己寫歌的
: 他也不算偶像,也不太能自己寫歌
: 你說像是YOASOBI
: 我是覺得只有幾田沒辦法這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