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些曼德拉效應看看大家的記憶跟我一不一樣
1.「潛」的發音,我印象中是三聲,比如「陶潛」、「潛力」、「潛移默化」都習慣念三聲
但現實卻是二聲,連破音字都不是
自然輸入法中有三聲的對應
https://i.imgur.com/fmSMXRY.png
2.「感」字,我一向都是把心字寫在正下方,因為上面是個「咸」字
但現實是「咸」的右半邊要往下拉
用估狗搜圖第一頁就有我記憶中的寫法
https://is.gd/EAerq6
3.「林徽因」原名是「林徽音」,但很早就改成「因」
我卻只記得「音」完全沒有「因」的印象
博客來有《林徽音文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71733
本版文章 #1YEUJv1y #13Lmv-c8
兩種寫法都有,但卻沒人糾正「音」是錯的
4.「一剪梅」的出處是周邦彥的詞牌名「一翦梅」,卻不知道何時改為「剪」
我當初只知道歌名的時候就對特殊的「翦」字印象深刻
遠見雜誌一篇文章標題仍保持「翦」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279
YT也有標題為「一翦梅」的影片,我在下面留言曼德拉效應有16個讚
https://youtu.be/HHZcE6Irmdo
5.早餐的英文是「breakfast」,但我一直記得是「breakfirst」,聽到現在的發音就覺得怪
例如《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的譯名
開眼電影網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cn96307989/
環球影城
https://is.gd/8eXpHn